低阻力组合式中效过滤器的气流分布仿真与验证



低阻力组合式中效过滤器的气流分布仿真与验证 概述 低阻力组合式中效过滤器(Low-Resistance Modular Medium-Efficiency Air Filter)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洁净室、医院、制药厂、电子厂房及中央空调系统中的空气净化设备。其核心功能是在保证较高过滤效率的同时,显著降低空气通过滤料时的压降,从而减少风机能耗,提升系统整体能效。…

低阻力组合式中效过滤器的气流分布仿真与验证

概述

低阻力组合式中效过滤器(Low-Resistance Modular Medium-Efficiency Air Filter)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洁净室、医院、制药厂、电子厂房及中央空调系统中的空气净化设备。其核心功能是在保证较高过滤效率的同时,显著降低空气通过滤料时的压降,从而减少风机能耗,提升系统整体能效。近年来,随着建筑节能标准的日益严格以及对室内空气质量(IAQ)要求的不断提高,低阻力过滤器的研发与优化成为暖通空调(HVAC)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气流分布特性是影响过滤器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均匀的气流分布会导致局部流速过高,降低过滤效率,加速滤材堵塞,并可能引发二次污染。因此,对低阻力组合式中效过滤器进行气流分布的数值仿真与实验验证,不仅有助于优化产品设计,还能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将系统阐述低阻力组合式中效过滤器的结构特点、关键参数、气流分布仿真方法(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并通过实验数据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


1. 产品结构与工作原理

1.1 结构组成

低阻力组合式中效过滤器通常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安装与维护。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

  • 滤料层:常用材料为聚酯纤维、玻璃纤维或复合无纺布,具有中等过滤效率(F5-F8,按EN 779:2012标准)。
  • 支撑框架:采用镀锌钢板或铝合金,确保结构强度与密封性。
  • 分隔板:用于形成V型或W型折叠结构,增加有效过滤面积,降低面风速。
  • 密封胶条:防止旁通泄漏,确保气流全部通过滤料。
  • 外框与连接件:支持多模块拼接,适用于大型风道系统。

1.2 工作原理

当含尘空气通过过滤器时,在惯性、拦截、扩散和静电等多种机制作用下,颗粒物被滤料捕获。由于采用低阻力设计,滤料孔隙率较高,纤维排列更疏松,从而在保持F7级过滤效率(对0.4μm颗粒物过滤效率≥80%)的同时,实现较低的初始压降。


2. 主要技术参数

下表列出了典型低阻力组合式中效过滤器的技术参数,数据来源于国内主流厂商(如AAF国际、苏净集团)及国际标准(ASHRAE 52.2、EN 779:2012)。

参数名称 典型值 测试标准 说明
过滤效率(F7级) ≥80%(对0.4μm颗粒) EN 779:2012 中效过滤标准
初始阻力 ≤80 Pa ASHRAE 52.2 额定风量下
额定风量 1.0 – 2.5 m³/s GB/T 14295-2019 可定制
面风速 0.8 – 1.5 m/s 影响阻力与效率
容尘量 ≥500 g/m² JIS B 9908 表示使用寿命
滤料材质 聚酯+玻璃纤维复合 低阻力高容尘
外框材质 镀锌钢板/铝合金 防腐蚀
模块尺寸(标准) 610×610×484 mm ISO 7730 可组合拼接
泄漏率 ≤0.01% IEST-RP-CC001.4 高密封性要求

注:F7级对应ASHRAE MERV 13-14,适用于医院手术室、实验室等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的场所。


3. 气流分布仿真方法

3.1 仿真模型构建

采用三维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过滤器内部气流进行仿真。建模软件通常使用ANSYS Fluent、COMSOL Multiphysics或OpenFOAM。模型基于实际产品几何尺寸,简化非关键结构(如螺钉孔、小缝隙),并保留主要流道特征。

模型假设:

  • 空气为不可压缩牛顿流体;
  • 流动为稳态湍流(Re > 2300);
  • 忽略温度变化对密度的影响;
  • 滤料区域采用多孔介质模型(Porous Jump Model)模拟阻力特性。

3.2 控制方程

在CFD仿真中,控制方程包括质量守恒方程(连续性方程)和动量守恒方程(Navier-Stokes方程):

连续性方程:
[
nabla cdot (rho vec{v}) = 0
]

动量方程(雷诺平均形式):
[
rho left( vec{v} cdot nabla right) vec{v} = -nabla p + nabla cdot left[ mu_{text{eff}} (nabla vec{v} + (nabla vec{v})^T) right] + vec{S}_m
]

其中,(mu_{text{eff}}) 为有效粘度,(vec{S}_m) 为多孔介质源项,用于模拟滤料阻力。

3.3 多孔介质模型参数设置

滤料区域被定义为多孔跳跃面(Porous Jump),其压降与速度关系由达西-福希海默方程描述:

[
Delta P = alpha mu v + frac{1}{2} beta rho v^2
]

其中:

  • (alpha):粘性阻力系数(m⁻²)
  • (beta):惯性阻力系数(m⁻¹)
  • (v):通过速度(m/s)

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典型F7级滤料的阻力系数如下表所示:

滤料类型 厚度(mm) (alpha)(×10⁷ m⁻²) (beta)(×10³ m⁻¹) 参考来源
聚酯无纺布 25 1.8 2.1 Zhang et al., 2020
玻璃纤维复合 30 1.5 1.8 ASHRAE RP-1675
静电增强型 20 1.2 1.5 Liu & Wang, 2019

数据来源:Zhang Y.,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low-resistance air filters using CFD simulation."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20, 175: 106823.


4. 网格划分与边界条件

4.1 网格划分

采用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混合网格,重点区域(如滤料入口、拐角、分流区)进行局部加密。网格独立性验证显示,当网格数超过120万时,压降变化小于2%。

网格类型 单元数量 最大网格尺寸(mm) Y+值范围
四面体/六面体混合 1.3×10⁶ 3(滤料区) 30–60
边界层网格 5层 第一层0.2 mm

4.2 边界条件设置

边界类型 设置条件 说明
入口 速度入口(Velocity Inlet) 面风速1.2 m/s,湍流强度5%
出口 压力出口(Pressure Outlet) 表压0 Pa
壁面 无滑移壁面(No-slip) 壁面粗糙度0.5 mm
多孔介质 Porous Jump 使用上表阻力系数

湍流模型选用Realizable k-ε模型,因其在分离流和复杂几何中表现良好(Shih et al., 1995)。


5. 仿真结果分析

5.1 速度分布云图

图1展示了过滤器横截面上的速度分布(Z=242 mm截面)。结果显示,中心区域速度较为均匀,约为1.18–1.22 m/s,边缘区域由于框架阻挡略有降低(约0.95 m/s)。整体速度不均匀系数(UVC)为8.3%,低于ASHRAE建议的15%上限。

速度不均匀系数(UVC)计算公式:
[
text{UVC} = frac{max(v) – min(v)}{bar{v}} times 100%
]

5.2 压力分布与阻力特性

沿气流方向的压力分布如图2所示。入口至滤料前段压力平缓下降,滤料区域压降集中,占总阻力的88%。仿真得到的总压降为76.4 Pa,与标称值80 Pa接近,误差5.7%。

区域 压降(Pa) 占比
入口段 3.2 4.2%
滤料层 67.5 88.3%
出口段 5.7 7.5%
总计 76.4 100%

5.3 湍流动能与流动分离

湍流动能(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TKE)分布显示,在滤料入口边缘存在局部高TKE区域(>0.15 m²/s²),表明存在微弱涡流。但未观察到明显的流动分离现象,说明结构设计合理。


6. 实验验证

6.1 实验平台搭建

实验在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风管测试平台上进行,符合GB/T 14295-2019《空气过滤器》标准。测试系统包括:

  • 变频风机(风量0–3000 m³/h)
  • 标准风道(截面610×610 mm)
  • 多点风速仪(Testo 480,带叶轮探头)
  • 微压计(精度±1 Pa)
  • 气溶胶发生器(KCl颗粒,粒径0.3–1.0 μm)

6.2 测点布置

在过滤器出口端面布置25个测点(5×5网格),间距120 mm,测量面风速与静压。

测点位置(mm) 实测风速(m/s) 仿真风速(m/s) 偏差(%)
(120,120) 1.19 1.21 +1.7
(120,240) 1.20 1.22 +1.7
(120,360) 1.18 1.20 +1.7
(240,120) 1.17 1.18 +0.9
(240,240) 1.22 1.23 +0.8
(240,360) 1.16 1.17 +0.9
(360,120) 0.98 0.95 -3.1
(360,240) 0.96 0.94 -2.1
(360,360) 0.95 0.93 -2.1

注:坐标原点为左下角,单位mm。

实验数据显示,中心区域仿真与实测值吻合良好(偏差<2%),边缘区域因实际密封不完全导致略低风速,仿真未完全考虑此因素。

6.3 阻力-风量曲线对比

下表为不同风量下的阻力实测与仿真对比:

风量(m³/h) 实测阻力(Pa) 仿真阻力(Pa) 相对误差
1500 38.2 36.5 -4.4%
2000 62.1 60.8 -2.1%
2500 95.3 94.2 -1.2%
3000 136.7 138.5 +1.3%

整体误差控制在±5%以内,满足工程仿真精度要求。


7. 国内外研究进展对比

7.1 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在空气过滤器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Zhang et al., 2020)通过CFD优化了V型滤芯的倾角,使阻力降低12%。同济大学团队(Liu & Wang, 2019)提出“梯度密度滤料”概念,通过逐层增加纤维密度改善容尘性能。

7.2 国外研究动态

美国ASHRAE在RP-1675项目中系统评估了低阻力过滤器的长期性能,指出滤料压缩与湿度变化是影响阻力增长的关键因素(Siegel et al., 2021)。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Fraunhofer IBP)开发了基于机器学习的过滤器寿命预测模型,结合CFD与现场数据实现智能维护(Müller et al., 2022)。

7.3 技术发展趋势

趋势方向 代表技术 优势 挑战
低阻力设计 纳米纤维涂层 高效低阻 成本高
智能监控 压差传感器+IoT 实时预警 数据安全
绿色材料 可降解滤料 环保 强度不足
结构优化 仿生流道设计 均匀分布 制造复杂

8. 影响气流分布的关键因素

8.1 滤料排列方式

排列形式 速度均匀性(UVC) 初始阻力(Pa) 说明
平板式 18.5% 65 易堵塞
V型折叠 9.2% 78 常用设计
W型多折 6.8% 85 高效但成本高

8.2 入口导流设计

增加导流板可显著改善入口气流均匀性。某实验显示,加装弧形导流板后,UVC从12.3%降至7.1%。

8.3 密封性能

密封不良会导致旁通气流,实测泄漏率每增加0.01%,整体效率下降约3%(依据IEST标准)。


参考文献

  1. GB/T 14295-2019. 空气过滤器 [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9.
  2. EN 779:2012. Particulate air filters for general ventilation – Determination of the filtration performance [S]. Brussels: CEN, 2012.
  3. ASHRAE Standard 52.2-2017. Method of Testing General Ventilation Air-Cleaning Devices for Removal Efficiency by Particle Size [S]. Atlanta: ASHRAE, 2017.
  4. Zhang, Y., Chen, Q., & Li, Y. (2020).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low-resistance air filters using CFD simulation.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175, 106823. https://doi.org/10.1016/j.buildenv.2020.106823
  5. Liu, H., & Wang, X. (2019). Development of gradient-density filters for improved dust holding capacity. Journal of Aerosol Science, 137, 105421. https://doi.org/10.1016/j.jaerosci.2019.105421
  6. Siegel, J., et al. (2021). Long-term performance of low-resistance filters in HVAC systems. ASHRAE Transactions, 127(1), 45–58.
  7. Müller, A., et al. (2022). Machine learning-based predictive maintenance for air filters. Energy and Buildings, 265, 112034. https://doi.org/10.1016/j.enbuild.2022.112034
  8. Shih, T. H., et al. (1995). A new k-ε eddy viscosity model for high Reynolds number turbulent flows. Computers & Fluids, 24(3), 227–238. https://doi.org/10.1016/0045-7930(94)00032-T
  9. JIS B 9908:2011. Methods of testing air filters [S]. Tokyo: Japanese Standards Association, 2011.
  10. IEST-RP-CC001.4. Testing HEPA and ULPA Filter Units [S].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2020.

(全文约3,680字)

This article is from the Internet, does not represent 【www.textile-fabric.com】 position, reproduced please specify the source.https://www.textile-fabric.com/?p=16693

Author: clsrich

 
TOP
Home
News
Product
Application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