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Textile Fabric,Uniform Fabric,Cotton Fabric Supplier & Manufacturer & Factory 中文面料资讯 吸湿排汗涤纶织物在高强度运动服装中的应用技术

吸湿排汗涤纶织物在高强度运动服装中的应用技术



吸湿排汗涤纶织物在高强度运动服装中的应用技术 1. 引言 随着全球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全民健身意识的增强,运动服装的性能需求日益提高。特别是在高强度运动场景中,如马拉松、登山、铁人三项、篮球、足球等,人体在剧烈运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汗液,若服装无法及时将湿气排出,将导致体感闷热、黏腻,甚至引发皮肤不适或体温调节失衡。因此,具备良好吸湿排汗功能的运动服装成为研发…

吸湿排汗涤纶织物在高强度运动服装中的应用技术

1. 引言

随着全球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全民健身意识的增强,运动服装的性能需求日益提高。特别是在高强度运动场景中,如马拉松、登山、铁人三项、篮球、足球等,人体在剧烈运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汗液,若服装无法及时将湿气排出,将导致体感闷热、黏腻,甚至引发皮肤不适或体温调节失衡。因此,具备良好吸湿排汗功能的运动服装成为研发重点。

涤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作为合成纤维中产量最大、应用最广的材料之一,因其高强度、耐磨、易染色和低成本等优势,广泛应用于运动服装领域。然而,传统涤纶纤维本身疏水性强,吸湿性差,难以满足高强度运动中的排汗需求。为此,通过物理改性、化学改性或结构设计等手段开发出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涤纶织物,已成为功能性纺织品研究的热点。

本文系统探讨吸湿排汗涤纶织物的结构原理、制备技术、性能参数及其在高强度运动服装中的具体应用,并结合国内外权威文献与实际产品案例,深入分析其技术优势与发展趋势。


2. 吸湿排汗涤纶织物的基本原理

2.1 吸湿排汗机制

吸湿排汗功能的核心在于通过材料结构或表面化学改性,实现对汗液的快速吸收、传导与蒸发,从而保持皮肤干爽。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毛细效应(Capillary Action):通过纤维截面异形化(如Y形、十字形、W形)或织物组织结构优化,形成微细导湿通道,利用毛细作用将汗液从内层向织物外层输送。
  • 亲水改性(Hydrophilic Modification):在涤纶分子链中引入亲水基团(如聚醚、磺酸基等),提升纤维对水分子的吸附能力。
  • 双层结构设计:采用内外层不同功能的复合结构,内层亲水吸湿,外层疏水快干,形成“单向导湿”效应。

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布的《功能性纺织品技术规范》(FZ/T 01095-2020),吸湿排汗织物需满足吸水率≥100%、滴水扩散时间≤3秒、蒸发速率≥0.25g/h等指标。

2.2 涤纶的改性方法

改性方法 技术原理 代表技术 优点 缺点
物理改性 异形截面纺丝、复合纺丝 三叶形、十字形截面 提高比表面积,增强毛细效应 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化学改性 共聚改性、接枝改性 聚醚酯共聚(如Coolmax®) 引入亲水基团,提升吸湿性 可能影响纤维强度
表面处理 等离子体处理、涂层处理 亲水涂层(如SiO₂溶胶) 工艺简单,成本低 耐久性较差
复合结构 双组分纺丝、多层织造 PET/PA复合纤维 实现单向导湿 需要精密设备

资料来源:Zhang et al., Textile Research Journal, 2021;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 2022


3. 吸湿排汗涤纶织物的关键性能参数

为评估吸湿排汗涤纶织物在高强度运动中的适用性,需对其物理性能、热湿舒适性及耐久性进行系统测试。以下为典型产品参数对比:

表1:常见吸湿排汗涤纶织物性能对比

产品名称 纤维类型 克重(g/m²) 吸水率(%) 滴水扩散时间(s) 蒸发速率(g/h) 透气率(mm/s) 拉伸强度(N/5cm) 生产商
Coolmax® EcoMade 改性聚酯(含20%再生PET) 140 180 1.2 0.38 120 320 Invista(美国)
TACTEL® HyCool 尼龙/涤纶复合纤维 135 165 1.5 0.35 110 300 Invista
东丽Hydroseal® 异形截面涤纶 150 200 1.0 0.40 130 340 东丽(日本)
恒力吸湿排汗涤纶 三叶形截面+亲水涂层 145 175 1.8 0.32 105 310 恒力集团(中国)
华峰超细旦吸湿排汗纤维 超细旦+异形截面 130 190 1.3 0.36 118 295 华峰集团(中国)

数据来源:Invista官网技术白皮书(2023);东丽株式会社产品手册(2022);《中国化纤》2023年第4期;恒力集团测试报告(2023)

表2:国际主流吸湿排汗纤维技术对比

技术品牌 所属企业 国家 核心技术 是否含再生材料 环保认证
Coolmax® Invista 美国 四沟槽异形截面 是(EcoMade系列) bluesign®, Oeko-Tex®
TACTEL® HyCool Invista 美国 微孔结构+亲水处理 Oeko-Tex® Standard 100
Hygroscopic Polyester Toray 日本 聚醚共聚改性 ISO 14001
37.5® Technology Cocona Inc. 美国 活性碳颗粒嵌入 是(椰壳碳) bluesign®
Dryarn® Aquafil 意大利 超细聚丙烯纤维 EU Ecolabel

资料来源:Textile Exchange Report 2022;Sustainable Apparel Coalition(2023)


4. 在高强度运动服装中的具体应用

4.1 跑步服装

高强度跑步过程中,人体每小时可出汗0.8–1.5升,对服装的导湿性能要求极高。吸湿排汗涤纶织物通过快速将汗液从皮肤表面转移至外层蒸发,显著降低体感温度。

应用实例

  • Nike Dri-FIT系列采用Coolmax®改性涤纶,结合网眼结构设计,使背部透气区蒸发速率提升40%(Nike Innovation Report, 2022)。
  • 李宁“云感”跑步T恤使用东丽Hydroseal®纤维,实测在30℃、60%湿度环境下,皮肤湿度比普通涤纶降低28%(《纺织学报》,2023)。

4.2 篮球与足球运动服

球类运动具有高强度间歇性特点,运动员频繁变速、跳跃,产热量大。吸湿排汗织物需兼具高弹性、耐磨性与快干性。

技术方案

  • 采用涤纶/氨纶(90/10)混纺针织结构,克重控制在140–160 g/m²。
  • 内层为亲水改性涤纶,外层为疏水涤纶,形成“单向导湿”结构。
  • 在腋下、背部等易出汗区域增加蜂窝状透气网布。

性能测试数据(来源: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2022):

  • 湿阻(Ret):0.18 m²·Pa/W(低于普通涤纶的0.25)
  • 热阻(Rct):0.035 m²·K/W
  • 洗涤50次后吸水率下降<10%,表明耐久性良好。

4.3 登山与户外运动服装

在高海拔或低温环境中,吸湿排汗功能不仅关乎舒适性,更涉及体温调节安全。若汗液滞留,蒸发时会带走大量热量,导致失温。

解决方案

  • 采用多层复合结构:内层为吸湿排汗涤纶,中层为保暖抓绒,外层为防风防水膜(如ePTFE)。
  • 使用37.5®技术纤维,其内置的活性矿物质可吸收湿气并转化为远红外线,提升体表微环境温度(Cocona Inc., 2021)。

实测效果(《中国纺织》2023年第6期):

  • 在-5℃环境中,穿着37.5®涤纶内衣的志愿者体表温度比对照组高1.2℃。
  • 湿气传输效率提升35%,干燥时间缩短40%。

5.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技术创新

5.1 国内研究动态

中国在吸湿排汗涤纶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东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高校在纤维改性与织物结构设计方面取得多项突破。

  • 东华大学开发出“海岛型”复合纤维,通过溶解“海”相形成超细纤维网络,显著提升比表面积与导湿速率(Zhang et al.,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 2022)。
  • 恒力集团与中科院合作,采用等离子体接枝聚乙二醇(PEG)技术,使涤纶纤维吸水率提升至200%以上,且耐洗性达100次(《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23)。

5.2 国际前沿技术

  • 美国Invista公司推出Coolmax® EcoMade,使用20%再生PET原料,每吨纤维减少碳排放1.5吨,获bluesign®认证(Invista Sustainability Report, 2023)。
  • 日本东丽开发出“纳米多孔涤纶”,通过相分离技术在纤维内部形成纳米级孔道,导湿速率比传统产品提高50%(Toray Technical Review, 2022)。
  • 德国Adidas与Parley for the Oceans合作,使用海洋回收塑料制成吸湿排汗运动服,2023年全球销量超3000万件(Adidas Annual Report, 2023)。

6. 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

6.1 主要生产工艺流程

  1. 原料准备:使用PET切片+改性剂(如聚醚二醇)
  2. 共聚反应:在酯交换或直接酯化阶段引入亲水组分
  3. 纺丝:采用异形喷丝板(如四沟槽)进行熔融纺丝
  4. 牵伸与热定型:控制结晶度与取向度,提升强度
  5. 织造:针织为主(平纹、网眼、罗纹)
  6. 后整理:亲水柔软整理、防紫外线处理、抗菌处理

6.2 质量检测标准

检测项目 测试标准 方法简述
吸水率 AATCC 79-2019 浸水30分钟后称重计算
滴水扩散时间 AATCC 197-2013 滴水后记录完全扩散时间
蒸发速率 ISO 11092:2014 使用 sweating guarded-hotplate 测定
透气性 ASTM D737-20 测定单位时间通过织物的空气量
耐洗性 GB/T 8629-2001 洗涤50次后复测性能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标准GB/T 30127-2013《纺织品 吸湿速干性的评定》;AATCC Test Method 195-2020


7.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吸湿排汗涤纶的环保属性日益受到关注。

  • 再生涤纶应用:使用rPET(再生聚酯)作为原料,减少石油消耗与碳排放。据Textile Exchange统计,2023年全球rPET在运动服装中的使用比例已达28%。
  • 无氟防水整理:传统防水剂含PFAS(全氟化合物),近年开发出无氟疏水整理剂(如Arkema的Kynar® PVDF),降低环境毒性。
  • 生物基涤纶:如杜邦的Sorona®,使用37%玉米来源的PDO,碳足迹比传统涤纶减少30%(DuPont Sustainability Report, 2022)。

8. 市场前景与挑战

8.1 市场规模

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2023)报告,2022年全球功能性运动服装市场规模达1860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突破32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7.2%。其中,吸湿排汗产品占比超过60%。

8.2 面临挑战

  • 成本问题:改性涤纶价格比普通涤纶高30–50%,限制在中低端市场的推广。
  • 性能耐久性:部分亲水涂层在多次洗涤后失效,需开发更稳定的共聚技术。
  • 标准不统一:各国对“吸湿排汗”定义不同,缺乏全球统一测试方法。

参考文献

  1. Invista. (2023). Coolmax® Fiber Technical Guide. https://www.invista.com
  2. Toray Industries, Inc. (2022). Hydroseal® Product Brochure. Tokyo: Toray R&D Center.
  3. Zhang, Y., Wang, X., & Li, J. (2021). "Moisture management properties of modified polyester fabrics for sportswear." Textile Research Journal, 91(15-16), 1789–1801.
  4.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2020). FZ/T 01095-2020《纺织品 吸湿速干性的评定》.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5. National Institute of Sports Science, China. (2022). Performance Testing Report on High-Intensity Sportswear. Beijing: NISS.
  6. Cocona Inc. (2021). 37.5® Technology: How It Works. Fort Collins, CO.
  7. Adidas AG. (2023). Annual Sustainability Report 2022. Herzogenaurach: Adidas Group.
  8. DuPont. (2022). Sorona® Sustainability Overview. Wilmington, DE.
  9. Textile Exchange. (2022). Preferred Fiber and Materials Market Report. Lubbock, TX.
  10.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2). “海岛型复合纤维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纺织学报》, 43(5), 88–94.
  11. 恒力集团. (2023). 吸湿排汗涤纶纤维测试报告. 苏州: 恒力研究院.
  12. GB/T 30127-2013. 《纺织品 吸湿速干性的评定》.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13. AATCC. (2019). Test Method 79: Absorbency of Textiles. Research Triangle Park, NC.
  14. ISO 11092:2014. Textiles — Physiological effects — Measurement of thermal and water-vapour resistance under steady-state conditions (sweating guarded-hotplate test). Geneva: ISO.
  15. 《中国化纤》编辑部. (2023). “国产吸湿排汗涤纶技术进展.” 《中国化纤》, (4), 12–18.

(全文约3,680字)

This article is from the Internet, does not represent 【www.textile-fabric.com】 position, reproduced please specify the source.https://www.textile-fabric.com/?p=16524

Author: clsrich

 
TOP
Home
News
Product
Application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