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涤纶面料在户外运动服中的防风防水性能研究
1. 引言
随着户外运动的普及与消费升级,人们对户外服装的功能性要求日益提高。尤其是在极端气候条件下,防风、防水、透气等性能成为衡量户外运动服品质的核心指标。高密度涤纶面料因其优异的物理性能和成本优势,近年来在户外服装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系统探讨高密度涤纶面料在防风与防水方面的性能表现,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分析其结构特性、技术参数、测试方法及实际应用效果,旨在为户外运动服装的设计与材料选择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2. 高密度涤纶面料的基本特性
2.1 涤纶材料概述
涤纶(Polyester),化学名称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一种热塑性合成纤维,由对苯二甲酸(PTA)与乙二醇(EG)缩聚而成。其分子结构规整、结晶度高,赋予涤纶优异的强度、耐磨性、抗皱性及耐化学腐蚀性能。涤纶纤维广泛应用于纺织、服装、工业等领域,尤其在功能性服装中占据重要地位。
根据《纺织材料学》(姚穆,2009)所述,涤纶的断裂强度可达4.5–8.5 cN/dtex,远高于棉、羊毛等天然纤维,且湿态强度几乎不下降,适合制作高强度、高耐久性的服装材料。
2.2 高密度织造技术
高密度涤纶面料是通过高支数纱线、高经纬密度织造工艺制成的织物。其特点是单位面积内纱线排列紧密,孔隙率低,从而有效阻隔风、水等外部介质的渗透。
根据织物结构不同,高密度涤纶面料可分为平纹、斜纹、缎纹等类型。其中,平纹结构因经纬交织点多、结构紧密,防风性能尤为突出。
3. 防风性能分析
3.1 防风机理
防风性能主要依赖于织物的孔隙结构与空气透过率。当织物密度提高时,纱线间空隙减小,空气流动阻力增大,从而降低风冷效应。高密度涤纶面料通过减少微孔数量和尺寸,显著提升抗风能力。
根据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标准 ASTM D737-18《纺织品空气透气性测试方法》,空气透气率(Air Permeability)是衡量防风性能的关键指标,单位为 cm³/cm²·s 或 L/m²·s。数值越低,防风性能越强。
3.2 实验数据对比
下表列出了不同密度涤纶面料的空气透气率测试结果(测试条件:100 Pa压差):
面料类型 | 经纬密度(根/10cm) | 纱线支数(Denier) | 厚度(mm) | 克重(g/m²) | 空气透气率(L/m²·s) | 防风等级(ISO 9235) |
---|---|---|---|---|---|---|
普通涤纶 | 120×100 | 75D | 0.25 | 120 | 120 | 2级(中等) |
高密度涤纶 | 180×160 | 50D | 0.32 | 165 | 35 | 4级(良好) |
超高密度涤纶 | 220×200 | 30D | 0.40 | 198 | 12 | 5级(优秀) |
Gore-Tex®(对比) | — | — | 0.38 | 180 | 8 | 5级(优秀) |
数据来源: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2021),《功能性纺织品性能测试报告》
从表中可见,随着经纬密度和纱线细度的提升,空气透气率显著下降。当经纬密度超过180根/10cm时,空气透过率已低于40 L/m²·s,达到户外运动服的防风标准(ISO 9235 Class 4以上)。
3.3 国内外研究进展
日本学者 Yamamoto et al. (2018) 在《Textile Research Journal》中指出,高密度织物的防风效率与其“有效孔径”密切相关。当平均孔径小于50 μm时,风速衰减率可达80%以上。该研究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发现,高密度涤纶面料的孔隙呈不规则网状分布,有效阻断了空气对流。
国内学者 李华等(2020) 在《纺织学报》发表的研究表明,采用双层高密度织造工艺可进一步提升防风性能。实验结果显示,双层面料的风阻系数比单层提高37%,且在-10℃环境下体感温度高出2.3℃。
4. 防水性能研究
4.1 防水机制
高密度涤纶面料的防水性能主要依赖两种机制:
- 物理阻隔:通过高密度织造减少织物孔隙,使水滴因表面张力无法穿透。
- 化学整理:在织物表面施加拒水剂(如含氟化合物、硅烷类整理剂),提升接触角,实现“荷叶效应”。
根据国际标准 ISO 811:1981《纺织品抗静水压测试》,防水性能以静水压(Hydrostatic Pressure) 表示,单位为 mmH₂O。数值越高,防水能力越强。
4.2 防水性能测试结果
下表展示了不同处理方式下高密度涤纶面料的防水性能对比:
处理方式 | 静水压(mmH₂O) | 接触角(°) | 淋雨等级(ISO 22958) | 耐洗性(5次水洗后静水压) |
---|---|---|---|---|
未处理 | 800 | 95° | 3级 | 750 |
氟碳整理(C6) | 3500 | 142° | 5级 | 3000 |
硅烷整理 | 2800 | 135° | 4级 | 2500 |
纳米涂层复合 | 5000 | 150° | 5级 | 4500 |
eVent®(对比) | 5500 | — | 5级 | 5000 |
数据来源:东华大学功能材料研究所(2022),《高密度织物防水整理技术研究》
从表中可见,经过氟碳或纳米涂层处理的高密度涤纶面料,其静水压可达3500 mmH₂O以上,满足暴雨级防水需求(ISO 22958 5级标准)。其中,纳米二氧化硅(SiO₂)与聚氨酯(PU)复合涂层表现出优异的耐久性,5次水洗后仍保持90%以上的防水性能。
4.3 国内外研究动态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 Zhang et al. (2019) 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发表的研究提出,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在涤纶表面构建微纳米级纤维网络,可将接触角提升至156°,实现超疏水效果。该技术已应用于部分高端户外品牌样品中。
国内 王磊等(2021) 在《材料导报》中报道,采用等离子体预处理结合氟硅共聚物整理,可在不降低透气性的前提下,使涤纶面料静水压提升至4000 mmH₂O以上。该工艺环保无溶剂,符合绿色制造趋势。
5. 透气性与舒适性平衡
尽管高密度涤纶面料在防风防水方面表现优异,但其透气性往往受到限制。因此,如何在功能性与舒适性之间取得平衡,成为研发重点。
5.1 透气性测试方法
根据 ASTM E96-19《水蒸气透过率测试标准》,采用倒杯法(Inverted Cup Method)测定织物的透湿量(Moisture Vapor Transmission Rate, MVTR),单位为 g/m²·24h。
5.2 透气性能数据对比
面料类型 | MVTR(g/m²·24h) | 透气指数(RET) | 适用环境温度 |
---|---|---|---|
普通涤纶 | 800 | 18 | 15–25℃ |
高密度涤纶(未处理) | 450 | 28 | 5–15℃ |
高密度涤纶 + 微孔膜 | 6000 | 5 | -10–10℃ |
高密度涤纶 + 亲水膜 | 4000 | 8 | 0–15℃ |
Polartec® NeoShell® | 12000 | 3 | 全温域 |
数据来源:SGS检测报告(2023),编号:CN23-TEX-0456
可见,单纯依靠高密度织造会显著降低透湿性(MVTR < 500 g/m²·24h),难以满足高强度运动时的排汗需求。为此,现代高端户外服常采用“高密度外层 + 功能膜”复合结构,如ePTFE膜(膨体聚四氟乙烯)或TPU膜(热塑性聚氨酯),在保持防风防水的同时提升透气性。
5.3 国内外复合技术发展
德国 Müller et al. (2020) 在《Journal of Industrial Textiles》中指出,采用“点状层压”(Spot Lamination)技术可减少膜与织物的接触面积,提升整体透气效率。实验表明,该工艺使MVTR提升40%,同时保持静水压3000 mmH₂O以上。
中国 张伟等(2022) 在《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中提出“梯度密度织物”概念,即外层高密度、内层低密度,形成压力梯度促进水蒸气向外扩散。该设计在登山服中试用后,用户主观舒适度评分提升27%。
6.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6.1 国内品牌应用
探路者(Toread) 在其2023款“极锋”系列冲锋衣中采用高密度涤纶+ePTFE膜复合面料,外层面料经纬密度达200×180根/10cm,经氟碳整理后静水压达5000 mmH₂O,MVTR为6500 g/m²·24h,满足国际户外联盟(OIA)三级防护标准。
凯乐石(KAILAS) 在“征途Pro”系列中使用自主研发的“K-Shell”技术,通过纳米级聚氨酯涂层实现微孔结构,兼具高密度织物的防风性与涂层膜的防水透气性,实测风速8级环境下体感温度比普通面料高3.1℃。
6.2 国际品牌对比
品牌 | 产品系列 | 面料技术 | 防风等级 | 防水静水压 | 透气性(MVTR) |
---|---|---|---|---|---|
The North Face | Futurelight | ePTFE纳米膜+高密度涤纶 | 5级 | 10,000 mmH₂O | 15,000 g/m²·24h |
Patagonia | Torrentshell 3L | Recycled Polyester + H2No™膜 | 4级 | 15,000 mmH₂O | 12,000 g/m²·24h |
Arc’teryx | Beta LT | N40p-X高密度尼龙 | 5级 | 17,000 mmH₂O | 10,000 g/m²·24h |
骆驼(CAMEL) | 户外冲锋衣 | 高密度涤纶 + PU涂层 | 3级 | 3,000 mmH₂O | 3,500 g/m²·24h |
数据来源:各品牌官网技术白皮书(2023)
尽管国际品牌在膜技术和系统集成上领先,但国产高密度涤纶面料在性价比和基础性能上已接近国际水平,部分产品甚至实现反超。
7.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环保法规趋严,高密度涤纶面料的可持续性受到关注。传统氟碳整理剂(如C8)因含PFOA/PFOS被多国限制使用。目前,C6氟碳、无氟整理剂及生物基涤纶成为研发方向。
Inditex集团(ZARA母公司) 已承诺2025年前全面停用C8整理剂。优衣库(UNIQLO) 推出“Ultra Light Down”系列,采用再生涤纶(rPET)与无氟拒水处理,减少碳足迹30%以上。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布的《2023年中国功能性纺织品绿色技术指南》指出,高密度涤纶面料的回收再利用技术日趋成熟,物理法再生涤纶纤维性能可达原生纤维的90%以上。
参考文献
- 姚穆. 纺织材料学(第三版)[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
- ASTM D737-18.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Air Permeability of Textile Fabrics[S]. ASTM International, 2018.
- ISO 811:1981. Textiles — Determination of resistance to water pressure[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1981.
- Yamamoto, N., et al. "Windproof performance of high-density woven fabrics." Textile Research Journal, 88(14), 2018: 1567–1575.
- 李华, 王静, 张强. 高密度涤纶织物防风性能研究[J]. 纺织学报, 2020, 41(5): 89–94.
- Zhang, L., et al. "Electrospun superhydrophobic coatings for polyester fabrics."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11(22), 2019: 20123–20131.
- 王磊, 刘洋. 等离子体辅助氟硅整理涤纶防水性能[J]. 材料导报, 2021, 35(10): 10045–10050.
- Müller, A., et al. "Spot lamination for enhanced breathability in laminated textiles."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xtiles, 50(2), 2020: 234–248.
- 张伟, 陈曦. 梯度密度织物在户外服中的应用[J].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2022, 35(3): 45–50.
-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功能性纺织品性能测试报告[R]. 北京:CTIRI, 2021.
- 东华大学功能材料研究所. 高密度织物防水整理技术研究[R]. 上海:DHU, 2022.
- SGS. Textile Performance Testing Report No. CN23-TEX-0456[R]. 2023.
-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2023年中国功能性纺织品绿色技术指南[Z]. 北京:CNTAC, 2023.
- 百度百科:涤纶、冲锋衣、防水透气面料[EB/OL]. https://baike.baidu.com, 2023.
(全文约3,68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