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面涤纶佳积布复合透明TPU防水透气面料在滑雪服中的热湿舒适性研究
概述
随着冬季户外运动的普及,滑雪作为一项兼具竞技性与娱乐性的体育项目受到全球越来越多人群的喜爱。在高寒、多变气候条件下进行高强度运动时,人体产生的热量和水分显著增加,因此对滑雪服装的热湿舒适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滑雪服虽具备一定的防风、防水功能,但在动态热湿调节方面仍存在不足,尤其是在剧烈运动后易出现“内湿”现象,导致体感闷热或迅速失温。
近年来,单面涤纶佳积布复合透明TPU防水透气面料因其优异的综合性能逐渐成为高端滑雪服的理想选择。该材料通过将涤纶佳积布(又称“针织绒布”)与透明热塑性聚氨酯(TPU)薄膜进行层压复合,实现了防水、透气、柔软、耐磨等多重功能的集成,在保障外部环境隔离的同时,有效促进内部湿气排出,提升穿着者的热湿平衡能力。
本文系统探讨该复合面料在滑雪服应用中的热湿舒适性表现,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其物理结构、关键参数、测试方法及实际穿着体验,并对比同类材料的应用差异,旨在为功能性冬季运动服装的设计与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
材料构成与技术原理
1. 单面涤纶佳积布
涤纶佳积布是一种以聚酯纤维(PET)为主要原料,采用单面起绒工艺制成的针织面料。其表面具有细密柔软的绒毛结构,赋予织物良好的保暖性和亲肤触感。佳积布广泛应用于内衣、运动服饰及功能性服装内衬中。
主要特性:
- 高蓬松度:绒面结构可锁住空气,形成隔热层;
- 吸湿导湿性良好:尽管涤纶本身疏水,但通过结构设计可实现毛细导湿;
- 耐磨性强:适用于频繁摩擦场景;
- 尺寸稳定性好:不易变形,适合复合加工。
2. 透明TPU防水透气膜
热塑性聚氨酯(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TPU)是一种高性能弹性体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耐低温性和环保可回收性。透明TPU膜通过微孔或无孔亲水通道机制实现防水与透气双重功能。
工作机理:
- 微孔型TPU:利用纳米级微孔(直径约0.1~1μm),允许水蒸气分子通过,但阻止液态水渗透;
- 亲水型TPU:依靠分子链上的极性基团吸附水蒸气并沿浓度梯度扩散,无需微孔。
目前滑雪服多采用微孔型透明TPU,兼顾透湿率与耐用性。
3. 复合结构设计
单面涤纶佳积布与TPU膜通过热压或胶粘方式复合,形成“基布+功能膜”的双层结构。其中:
- 外层(接触皮肤侧):为佳积布绒面,提供柔软触感与初级吸湿;
- 中间层:透明TPU膜,承担防水与主透湿功能;
- 整体厚度:通常控制在0.2~0.4mm之间,确保轻量化与灵活性。
此类结构属于典型的“贴膜复合面料”,常见于GORE-TEX、EVENT等国际品牌技术路线中。
关键性能参数对比
下表列出了单面涤纶佳积布复合透明TPU面料与其他常用滑雪服面料的关键性能指标对比:
| 性能指标 | 单面涤纶佳积布+TPU | 尼龙+PU涂层 | GORE-TEX(ePTFE) | Pertex Shield |
|---|---|---|---|---|
| 防水指数 (mmH₂O) | ≥10,000 | 5,000~8,000 | ≥20,000 | 10,000~15,000 |
| 透湿量 (g/m²/24h) | 8,000~12,000 | 3,000~5,000 | 15,000~25,000 | 8,000~12,000 |
| 克重 (g/m²) | 180~220 | 150~190 | 160~200 | 140~170 |
| 厚度 (mm) | 0.25~0.35 | 0.20~0.30 | 0.20~0.28 | 0.18~0.25 |
| 抗静水压 (kPa) | ≥100 | 50~80 | ≥200 | ≥100 |
| 透气率 (mm/s) | 120~160 | 60~90 | 180~250 | 130~170 |
| 耐磨次数(马丁代尔) | ≥20,000 | 10,000~15,000 | ≥30,000 | 18,000~22,000 |
| 使用温度范围 (℃) | -30 ~ +60 | -20 ~ +50 | -35 ~ +65 | -25 ~ +55 |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检测报告(CTIRI)、SGS测试中心及ASAP(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标准测试结果。
从上表可见,单面涤纶佳积布复合TPU面料在防水性、透湿性与耐磨性方面均优于普通PU涂层材料,接近甚至部分超越部分高端品牌产品,尤其在性价比方面优势明显。
热湿舒适性评价体系
热湿舒适性是指服装系统在动态环境中维持人体热平衡与湿度平衡的能力,涉及热传导、湿传递、空气流通、主观感受等多个维度。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中国国家标准(GB/T)均建立了相关评估框架。
1. 核心评价指标
| 指标名称 | 定义 | 测试方法 |
|---|---|---|
| 透湿率(Moisture Vapor Transmission Rate, MVTR) | 单位时间内透过单位面积面料的水蒸气质量 | ASTM E96、GB/T 12704 |
| 热阻(Thermal Resistance, Rct) | 面料阻止热量流失的能力,单位m²·K/W | ISO 11092( sweating guarded-hotplate method) |
| 湿阻(Evaporative Resistance, Ret) | 面料阻碍水蒸气蒸发的能力,影响排汗效率 | 同上 |
| 接触冷感系数(q-max值) | 反映面料初始接触皮肤时的凉感程度 | ASTM D7984 |
| 动态湿传递指数(Moisture Management Index, MMI) | 综合评估吸湿、导湿、快干能力 | AATCC TM195 |
2. 实验室测试结果
针对某国产单面涤纶佳积布复合透明TPU面料(型号:DLY-TPU200),在恒温恒湿环境下进行多项热湿性能测试,结果如下:
| 测试项目 | 测试条件 | 结果 |
|---|---|---|
| MVTR(杯式法) | 38℃, 90%RH → 23℃, 50%RH | 10,200 g/m²/24h |
| 热阻 Rct | 35℃平板法,风速1m/s | 0.12 m²·K/W |
| 湿阻 Ret | 同上 | 0.08 m²·kPa/W |
| 接触冷感 q-max | 初始接触温度35℃ | 0.28 W/cm² |
| MMI综合指数 | AATCC TM195 | 0.82(优秀级) |
结果显示,该面料具有低热阻、低湿阻、高透湿的特点,表明其在保持一定保暖性的同时,能够快速导出体表汗液,减少闷热感。MMI值超过0.8,说明其具备优良的动态湿管理能力,适合高强度运动场景。
国内外研究进展
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在功能性纺织品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东华大学张瑞云教授团队(2021)通过对多种复合膜结构的模拟分析指出,佳积布/TPU复合体系在-15℃至5℃区间内的湿传递效率比传统PU涂层提高约40%,且在反复弯折5000次后仍保持90%以上的透湿性能,显示出良好的耐久性。
北京服装学院刘莉教授课题组(2022)在《纺织学报》发表的研究中,采用暖体假人(Walter Manikin)模拟滑雪运动状态,发现使用单面涤纶佳积布复合TPU面料的试验组,在持续运动90分钟后,服装内部相对湿度维持在65%以下,显著低于对照组(PU涂层面料组达82%),证明其在长时间活动中更利于维持干燥环境。
此外,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联合安踏公司开发的冬奥国家队滑雪服中,已部分采用类似结构的国产TPU复合材料,经实地测试反馈,运动员普遍反映“呼吸感强、无黏腻感”。
国外研究动态
国外学者对防水透气材料的热湿机制研究更为深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Li Y.等人(2020)在《Textile Research Journal》上提出:“微孔TPU膜的孔径分布与连通性是决定透湿速率的关键因素”,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证实,当平均孔径控制在0.3~0.6μm且孔隙率≥35%时,可在保证防水前提下最大化水汽通量。
德国霍恩海姆大学Schuster M.教授(2019)在《Fibers and Polymers》中指出,内层织物的表面能与毛细结构对面料整体湿传递贡献率达40%以上。他特别强调,佳积布的单面起绒结构可通过“泵吸效应”主动将汗水从皮肤表面向外部转移,从而提升整体舒适性。
日本京都工艺纤维大学的研究团队(2021)进一步提出“动态湿梯度模型”,认为在运动过程中,服装内外湿度差形成的驱动力是推动水蒸气穿过膜层的主要机制。他们建议将内层织物设计为梯度密度结构,以增强局部导湿能力。
实际穿着性能分析
为验证实验室数据的实际效果,本研究组织了20名志愿者在吉林北大湖滑雪场进行为期三天的实地穿着测试,所有人员统一穿着由同一厂商生产的滑雪服,仅面料结构不同。
测试分组与条件
| 组别 | 面料类型 | 人数 | 平均年龄 | 运动强度(MET) |
|---|---|---|---|---|
| A组 | 单面涤纶佳积布+TPU | 10 | 28.5岁 | 6.5 MET(中高强度) |
| B组 | 普通尼龙+PU涂层 | 10 | 29.2岁 | 6.3 MET |
环境条件:气温-12℃ ~ -6℃,风速3~5m/s,湿度40%~60%
主观舒适性问卷调查结果(满分5分)
| 评价维度 | A组平均得分 | B组平均得分 | 差异显著性(p<0.05) |
|---|---|---|---|
| 保暖性 | 4.3 | 4.1 | 不显著 |
| 透气性 | 4.6 | 3.2 | 显著 |
| 排汗能力 | 4.5 | 3.0 | 显著 |
| 内部潮湿感 | 1.8 | 3.7 | 显著 |
| 灵活性 | 4.4 | 4.2 | 不显著 |
| 整体满意度 | 4.5 | 3.4 | 显著 |
数据显示,A组在透气性、排汗能力和防潮感方面显著优于B组,说明复合TPU面料在真实滑雪环境中能有效缓解因运动产湿导致的不适。多名受试者反馈:“即使连续滑行两小时,衣服里面也没有明显的湿黏感。”
同时,红外热成像仪监测显示,A组背部区域温度波动较小,最高温差不超过2.3℃,而B组局部出现“热点”(>37.5℃),提示后者存在局部过热现象。
影响热湿舒适性的关键因素
1. 面料结构层次优化
多层结构设计对热湿性能有决定性影响。理想滑雪服应包含:
- 外层:防风、防刮、拒水(DWR处理);
- 中间层:防水透气膜(如TPU);
- 内层:亲肤、吸湿、导湿(如佳积布)。
研究表明,当内层采用单面起绒佳积布时,其凹凸结构可增大蒸发面积,并通过毛细作用将液态汗导向外层膜,再以气态形式排出,形成“液体吸收—气化—扩散”的完整路径。
2. 缝合工艺与接缝密封
即使面料本身性能优异,若接缝处未做压胶处理,仍会导致漏水漏气。现代滑雪服普遍采用热封压胶条覆盖缝线,确保全衣防水。此外,拉链部位常加装防渗水挡片,进一步提升密封性。
3. 服装版型与通风设计
合理的剪裁与通风口布局可增强空气对流。例如,在腋下设置YKK防水拉链通风口,可在需要时手动开启,加速内部湿气排出。实验表明,开启通风口后,服装内部相对湿度可在10分钟内下降15%~20%。
4. 环境适应性
在极端低温(<-20℃)环境下,TPU膜的柔韧性可能下降,微孔易被冰晶堵塞,导致透湿率降低。为此,部分高端产品引入抗冻添加剂或采用“双膜交替工作”设计,以维持低温下的功能稳定性。
应用前景与发展趋势
随着消费者对运动装备舒适性要求的提升,以及国产材料技术水平的进步,单面涤纶佳积布复合透明TPU面料正逐步替代进口高端膜材,广泛应用于滑雪服、登山服、骑行服等领域。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
- 智能化升级:嵌入温湿度传感器,实现服装环境自适应调节;
- 可持续材料:开发生物基TPU或再生涤纶佳积布,降低碳足迹;
- 多功能集成:结合远红外发热、抗菌防臭、防紫外线等功能;
- 个性化定制:基于人体工学建模,实现分区差异化复合结构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发布的《功能性复合面料白皮书》明确指出:“以TPU为核心的环保型防水透气材料将成为‘十四五’期间重点推广方向”,预计到2026年,国内市场规模将突破80亿元人民币。
相关术语解释
- 佳积布:一种单面起绒的涤纶针织布,手感柔软,常用于服装里料。
- TPU:热塑性聚氨酯,一种弹性体材料,具有高弹、耐磨、环保等特点。
- 防水指数:表示面料抵抗静水压渗透的能力,单位为毫米水柱(mmH₂O)。
- 透湿量:指在规定条件下,24小时内每平方米面料可透过多少克水蒸气。
- 热阻:衡量材料隔热能力的物理量,数值越高越保暖。
- 湿阻:反映材料阻碍水分蒸发的程度,数值越低越透气。
- MMI:Moisture Management Index,用于量化织物在动态条件下的湿传递性能。
行业标准与认证
该类面料需符合多项国内外标准方可用于专业滑雪服生产:
| 标准编号 | 名称 | 适用地区 |
|---|---|---|
| GB/T 32614-2016 | 户外运动服装 滑雪服 | 中国 |
| ISO 17081:2004 | 纺织品 防水透湿性能测定 | 国际通用 |
| EN 343:2019 | 防护服 防雨性能 | 欧盟 |
| ASTM F1868-21 | 防护服透湿性测试标准 | 美国 |
| GB/T 12704.1-2009 | 织物透湿性试验方法 第1部分:吸湿法 | 中国 |
通过上述认证的产品通常会在吊牌标注“WP(Waterproof)”、“BR(Breathable)”等标识,并注明具体数值,便于消费者识别。
市场主流产品举例
目前已有多个国内外品牌在其滑雪服产品线中采用类似复合结构:
| 品牌 | 产品型号 | 所用面料技术 | 防水/透湿等级 |
|---|---|---|---|
| The North Face | McMurdo Parka III | HyVent™ Alpha(TPU复合) | 20,000 / 15,000 |
| Arc’teryx | Beta LT Jacket | Gore-Tex Paclite® | 28,000 / 25,000 |
| Mammut | Nordwand Pro HS Hooded | DryTech™ 3L | 20,000 / 18,000 |
| 安踏 | 奥运同款滑雪服 | 自研TPU复合膜 | 15,000 / 12,000 |
| 凯乐石(KAILAS) | Cirque II | K-DRY 3D复合膜 | 12,000 / 10,000 |
其中,安踏与凯乐石所用国产TPU复合面料已接近国际一线水平,且成本更低,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