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Textile Fabric,Uniform Fabric,Cotton Fabric Supplier & Manufacturer & Factory 中文面料资讯 吸湿排汗速干面料在航空制服中的环境适应性测试与应用

吸湿排汗速干面料在航空制服中的环境适应性测试与应用



吸湿排汗速干面料在航空制服中的环境适应性测试与应用 一、引言 随着现代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航空服务人员的工作环境日益复杂多变。从高空飞行中的低氧低压,到不同气候带间的快速穿越,空乘及地勤人员常常面临温湿度剧烈变化、长时间高强度作业等挑战。在此背景下,航空制服的功能性需求不再局限于美观与统一形象,更需具备优异的舒适性、安全性与环境适应能力。近年来,吸湿排汗速…

吸湿排汗速干面料在航空制服中的环境适应性测试与应用

一、引言

随着现代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航空服务人员的工作环境日益复杂多变。从高空飞行中的低氧低压,到不同气候带间的快速穿越,空乘及地勤人员常常面临温湿度剧烈变化、长时间高强度作业等挑战。在此背景下,航空制服的功能性需求不再局限于美观与统一形象,更需具备优异的舒适性、安全性与环境适应能力。近年来,吸湿排汗速干面料因其卓越的热湿管理性能,逐渐成为航空制服材料研发的重点方向。

吸湿排汗速干面料(Moisture-Wicking Quick-Drying Fabric)是一类通过物理结构或化学改性手段,实现水分快速吸收、传导并蒸发的高性能纺织品。其核心功能在于调节人体微气候,减少因出汗导致的黏腻感,提升穿着舒适度。国际知名航空公司如新加坡航空、汉莎航空、全日空等已率先在制服中引入此类面料,并取得良好反馈。国内东方航空、南方航空等也逐步开展相关技术探索与应用实践。

本文将系统阐述吸湿排汗速干面料在航空制服中的环境适应性测试方法、关键性能指标、国内外应用现状及其在极端环境下的表现评估,结合具体产品参数与实验数据,深入分析其在航空领域的适用性与优化路径。


二、吸湿排汗速干面料的技术原理

2.1 基本定义与工作机理

根据《纺织学报》(2020)的研究,吸湿排汗速干面料是指能够迅速将皮肤表面汗液吸收并通过纤维内部毛细作用传输至织物外层,并借助空气流动加速蒸发的织物系统。其核心技术依赖于两种机制:

  • 亲水改性:通过接枝极性基团(如—OH、—COOH)增强纤维表面对水分子的吸附能力;
  • 异形截面设计:采用十字形、Y形或多沟槽结构纤维,形成连续毛细通道,促进液态水迁移。

例如,美国杜邦公司开发的Coolmax®聚酯纤维即采用四沟槽截面结构,显著提升了导湿效率(Textile Research Journal, 2018)。日本东丽公司的“Dry-Excel”系列则通过纳米级亲水涂层处理,在保持涤纶原有强度的同时实现高效吸湿。

2.2 主要材料类型

材料类别 代表品牌/型号 特点 应用案例
改性聚酯纤维 Coolmax®(美国杜邦) 四沟槽结构,导湿快干,耐磨 新加坡航空空乘制服
聚酰胺纤维 Cordura® Air Mesh(英威达) 高透气性,轻质柔软 汉莎航空夏季制服内衬
再生纤维素纤维 TENCEL™(兰精集团) 天然吸湿,环保可降解 全日空生态制服项目
混纺复合材料 Coolplus®+TENCEL™混纺 结合合成纤维强度与天然纤维舒适性 南方航空试点航班制服

上述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常以混纺形式出现,兼顾力学性能与功能性。例如,某款主流航空制服面料配方为:65%改性涤纶 + 30%TENCEL™ + 5%氨纶,既保证了弹性贴合,又实现了全天候湿气调控。


三、航空环境特征与制服功能需求

3.1 航空作业环境特点

航空人员的工作环境具有高度动态性和极端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舱内压力变化:巡航高度通常为9,000–12,000米,舱压相当于海拔1,800–2,400米,相对湿度低于20%,易引发皮肤干燥;
  • 温度波动大:地面停靠时气温可达35°C以上,而高空巡航舱温维持在22–24°C,地空转换频繁;
  • 高活动强度:空乘需持续走动、弯腰、搬运物品,代谢产热量高,出汗量可达500–800 mL/h;
  • 密闭空间限制:客舱通风有限,局部微环境易积聚湿气,影响热舒适性。

据《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适航审定司》发布的《民用航空客舱环境标准》(CCAR-121-R7),建议机组服装应具备“良好的透气性、抗静电性及低致敏性”,并能有效应对“干热—湿冷交替”的复杂气候条件。

3.2 制服功能需求矩阵

功能维度 具体要求 测试标准
热湿舒适性 快速吸湿、导湿、蒸发 GB/T 21655.1-2008
温控调节 维持体表微气候稳定 ISO 11092:2014
耐久性能 洗涤50次后功能不衰减 AATCC TM135
安全防护 抗静电、阻燃、低烟无毒 FAR 25.853(美国联邦航空条例)
美观与职业形象 色牢度高,抗皱免烫 GB/T 3920-2008

这些功能需求构成了航空制服选材的核心评价体系,其中热湿管理能力尤为关键。


四、环境适应性测试方法与指标体系

为科学评估吸湿排汗速干面料在航空场景下的适用性,需构建多维度、标准化的测试流程。

4.1 实验室模拟测试

(1)吸湿性能测试

依据国家标准GB/T 21655.1-2008《纺织品 吸湿速干性的评定 第1部分:单项组合试验法》,采用滴水扩散时间和吸水率作为核心指标。

测试项目 方法描述 合格标准
滴水扩散时间 在织物表面滴加0.2mL蒸馏水,记录完全扩散所需时间 ≤3秒
吸水率 将样品浸入水中30分钟,称重计算增重百分比 ≥150%
蒸发速率 模拟出汗过程,测量单位时间内水分蒸发量 ≥0.8 mg/cm²·min

某国产Coolplus®面料实测数据显示:滴水扩散时间为2.1秒,吸水率达187%,蒸发速率为0.93 mg/cm²·min,优于多数传统涤棉混纺材料(《纺织科学研究》,2021)。

(2)热阻与湿阻测试

使用 sweating guarded-hotplate(蒸发热板仪)按照ISO 11092:2014测定织物的热阻(Rct)和湿阻(Ret),反映其隔热与透湿能力。

样品名称 热阻 Rct (m²·K/W) 湿阻 Ret (m²·Pa/W) 评级
普通涤卡布 0.12 0.28 一般
Coolmax®针织布 0.09 0.16 优秀
TENCEL™/Coolplus®混纺 0.10 0.18 优秀

结果显示,功能性面料在保持足够保暖性的同时显著降低湿阻,有利于汗液蒸发。

4.2 极端环境模拟舱测试

为贴近真实航空环境,研究机构常搭建多功能气候模拟舱,模拟不同飞行阶段的温湿度组合。

模拟工况 温度(℃) 相对湿度(%) 持续时间 观测重点
地面登机 35 60 30 min 出汗初期舒适感
巡航阶段 22 15 120 min 干燥环境下皮肤刺激
寒区备降 -10 40 60 min 低温下排汗效率
热带机场转场 38 80 45 min 高湿环境导湿能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机环境工程实验室曾对三种航空制服面料进行循环测试,发现Coolmax®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仍能维持78%的导湿效率,而普通棉质面料下降至42%(《航空学报》,2019)。

4.3 穿着试验与主观评价

邀请20名空乘人员在实际航班任务中试穿新型制服,并填写李克特五级评分表(Likert Scale)。

评价维度 平均得分(满分5分) 说明
干爽感 4.6 明显优于旧款制服
贴身舒适度 4.4 无刺痒或摩擦不适
弹性适配性 4.2 动作自如,不易变形
抗皱保形性 3.9 长时间飞行后略有褶皱
整体满意度 4.5 推荐推广使用

数据显示,功能性面料在真实作业环境中获得高度认可,尤其在长途国际航线中优势更为明显。


五、国内外航空公司的应用实践

5.1 国际航空公司案例

(1)新加坡航空(Singapore Airlines)

自2017年起,新航全面更新空乘制服,采用意大利设计师设计的深蓝套装,面料选用杜邦Coolmax®与弹性纤维混纺。该面料经瑞士Testex实验室认证,符合OEKO-TEX® Standard 100生态纺织品标准,具备以下参数:

  • 成分:72% Coolmax® polyester, 25% wool, 3% spandex
  • 克重:185 g/m²
  • 抗起球等级:≥4级(ASTM D3512)
  • 洗涤耐久性:工业洗涤100次后吸湿率下降<10%

飞行员制服则采用防火型Nomex®与Kevlar®混纺材料,兼顾阻燃与轻量化需求。

(2)汉莎航空(Lufthansa)

德国汉莎航空在2020年推出“ClimateSmart Uniform”计划,强调可持续与功能性并重。其女乘务员制服由回收PET瓶再生的ECONYL®尼龙制成,配合AirLife®导湿技术,实现闭环生产。该面料通过了德国Hohenstein研究所的完整热湿管理测试,湿传递指数(MMT)达到0.85,属于最高级别。

5.2 国内航空公司进展

(1)东方航空

东方航空于2021年启动“智慧制服”项目,联合东华大学研发新型多功能面料。其最新一代空乘制服采用“Coolplus®+石墨烯改性纤维”复合结构,在提升导湿性能的同时增加远红外辐射功能,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实测数据显示:

参数 数值
吸湿速度 2.3秒(滴水扩散)
排汗速率 0.91 mg/cm²·min
远红外发射率 89%(波长8–14μm)
抗菌率(24h) >99%(金黄色葡萄球菌)

该制服已在MU5105(上海—洛杉矶)等远程航线上试运行,乘客反馈良好。

(2)南方航空

南航于2023年在广州基地试点“四季智能制服系统”,根据不同季节更换内层功能面料模块。夏季采用超细旦Coolmax®网眼布,冬季则替换为蓄热保温型Outlast®相变材料衬里。该系统通过Zigbee无线标签识别季节代码,自动匹配最佳配置。


六、未来发展趋势与技术挑战

6.1 智能化集成

下一代航空制服正朝着“可穿戴系统”方向发展。例如,英国皇家航空学会(RAeS)提出“Smart Cabin Wear”概念,建议在制服中嵌入微型传感器,实时监测体温、心率与出汗量,并通过蓝牙传输至健康管理平台。日本丰田纺织已开发出含银纤维编织电路的智能衬衫原型,可实现生理信号采集与局部电加热调控。

6.2 可持续发展压力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预计,到2030年全球航空制服碳足迹将增长35%。为此,生物基纤维、可降解染料与零水洗整理技术成为研发热点。荷兰Avantium公司推出的FDCA(呋喃二羧酸)聚酯纤维,源自玉米淀粉,可在海洋环境中自然分解,有望替代传统石油基涤纶。

6.3 技术瓶颈与改进方向

尽管吸湿排汗面料已取得显著进步,但仍存在若干挑战:

  • 多次洗涤后功能衰退:亲水涂层易脱落,导致导湿性能下降;
  • 低温环境下效率降低:当环境湿度低于10%时,蒸发驱动力减弱;
  • 成本较高:高端功能性面料价格约为普通面料的2–3倍,制约大规模普及。

解决方案包括:采用等离子体表面接枝技术增强耐久性;开发双层梯度结构织物(内层亲水、外层疏水);推动规模化生产以降低成本。


七、典型产品参数对比分析

以下为五种主流航空制服用吸湿排汗面料的技术参数汇总:

产品名称 生产商 纤维组成 克重 (g/m²) 滴水扩散时间 (s) 蒸发速率 (mg/cm²·min) 洗涤50次后性能保持率 认证标准
Coolmax® Original 美国杜邦 100%改性涤纶 170 2.0 0.88 92% Oeko-Tex®, bluesign®
Dry-Excel Ultra 日本东丽 68%聚酯+32%聚酰胺 165 1.8 0.91 88% JIS L 1092, ISO 9001
TENCEL™ X 奥地利兰精 100%莱赛尔纤维 190 3.5 0.76 95% FSC®, EU Ecolabel
Coolplus® Eco 台湾远东 回收PET改性涤纶 175 2.2 0.85 90% GRS, OEKO-TEX®
Outlast® Comfort 美国Outlast PCM微胶囊+涤纶 200 4.0 0.65(调温模式) 85% NASA认证, ISO 14001

从数据可见,Coolmax®与Dry-Excel系列在导湿速度上表现最优,而TENCEL™凭借天然来源和高耐久性在环保领域占优。Outlast®虽蒸发速率偏低,但其温度缓冲能力适合极寒航线使用。


八、结论与展望

吸湿排汗速干面料在航空制服中的应用标志着功能性服装向专业化、精细化发展的重大突破。通过科学的环境适应性测试体系,结合真实飞行场景验证,此类材料已展现出在热湿管理、耐久性与穿着舒适性方面的显著优势。国内外航空公司的成功实践进一步证明,高性能面料不仅提升了员工工作效率与健康水平,也增强了品牌形象与服务质量。

未来,随着材料科学、传感技术和绿色制造的进步,航空制服将逐步演变为集环境响应、生理监测与能源管理于一体的智能穿戴系统。在确保安全合规的前提下,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与成本优化,将是实现全面普及的关键路径。

This article is from the Internet, does not represent 【www.textile-fabric.com】 position, reproduced please specify the source.https://www.textile-fabric.com/?p=17744

Author: clsrich

 
TOP
Home
News
Product
Application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