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Textile Fabric,Uniform Fabric,Cotton Fabric Supplier & Manufacturer & Factory 中文面料资讯 环保型粘合剂在SBR潜水料与弹性织物复合过程中的VOC控制

环保型粘合剂在SBR潜水料与弹性织物复合过程中的VOC控制



环保型粘合剂在SBR潜水料与弹性织物复合过程中的VOC控制 一、引言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传统工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有机溶剂型粘合剂因其高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排放问题,逐渐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尤其在纺织复合材料制造领域,如SBR(丁苯橡胶)潜水料与弹性织物的粘接工艺中,传统溶剂型胶…

环保型粘合剂在SBR潜水料与弹性织物复合过程中的VOC控制


一、引言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传统工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有机溶剂型粘合剂因其高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排放问题,逐渐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尤其在纺织复合材料制造领域,如SBR(丁苯橡胶)潜水料与弹性织物的粘接工艺中,传统溶剂型胶粘剂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可能危害操作人员健康。因此,开发并应用环保型粘合剂以有效控制VOC排放,已成为行业技术升级的重要方向。

本文系统探讨环保型粘合剂在SBR潜水料与弹性织物复合过程中的应用机制,重点分析其在VOC控制方面的优势与技术路径,并结合国内外权威研究数据、产品参数及实际案例,全面阐述该领域的最新进展。


二、SBR潜水料与弹性织物复合技术概述

2.1 SBR潜水料的基本特性

SBR(Styrene-Butadiene Rubber,丁苯橡胶)是一种合成橡胶,广泛应用于潜水服、防水服装、运动防护装备等领域。其主要特点包括:

  • 良好的耐水性和柔韧性
  • 优异的抗撕裂与耐磨性能
  • 可通过发泡工艺制成轻质闭孔结构,提升保温性能

SBR材料通常以发泡形式存在,表面光滑但附着力差,需通过粘合剂与织物基材实现牢固复合。

2.2 弹性织物的类型与功能

用于复合的弹性织物多为聚酯/氨纶混纺面料(如90%聚酯+10%氨纶),具备以下特性:

参数 数值/描述
拉伸率 ≥300%
回弹率 ≥95%(50%拉伸后)
单位面积质量 180–250 g/m²
厚度 0.3–0.6 mm

此类织物提供结构支撑、增强耐用性,并改善穿着舒适度。

2.3 复合工艺流程

SBR潜水料与弹性织物的复合通常采用涂布—贴合—熟化三步法:

  1. 涂布:将粘合剂均匀涂覆于SBR或织物表面
  2. 贴合:在加热加压条件下使两层材料紧密粘接
  3. 熟化:在恒温环境中完成交联反应,提升粘接强度

此过程中,粘合剂的选择直接决定最终产品的性能与环保水平。


三、传统粘合剂的VOC问题

3.1 溶剂型粘合剂的应用现状

长期以来,氯丁橡胶(CR)类溶剂型胶粘剂是SBR复合的主流选择。其典型成分为:

  • 主体树脂:氯丁橡胶乳液
  • 溶剂: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等
  • 助剂:防老剂、增粘树脂

然而,这类胶粘剂在使用过程中会释放大量VOC。据《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报道,每公斤溶剂型胶粘剂可释放约500–800克VOC,远超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限值。

3.2 VOC的危害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主要包括苯系物、醛类、酮类等,对人体和环境具有多重危害:

危害类型 具体表现
健康影响 刺激呼吸道、引发头晕、长期接触可能导致白血病
环境影响 参与光化学反应,形成臭氧和PM2.5,加剧雾霾
安全风险 易燃易爆,增加车间火灾隐患

欧盟REACH法规明确限制苯、甲苯等物质的使用,美国EPA也将其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


四、环保型粘合剂的技术发展

4.1 水性粘合剂

水性粘合剂以水为分散介质,显著降低VOC含量。其主要类型包括:

(1)水性丙烯酸酯乳液

  • 优点:初粘力好、干燥速度快、成本适中
  • 缺点:耐水性较差,低温易破乳
产品参数 数值
固含量 45–55%
pH值 6.5–8.0
粒径 80–150 nm
VOC含量 <50 g/L

德国汉高(Henkel)公司开发的Liofol® WB系列已成功应用于运动服装复合,VOC排放低于30 g/L(来源:Journal of Adhe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0)。

(2)水性聚氨酯(PU)乳液

  • 优点:柔韧性优异、耐水解、粘接强度高
  • 缺点:干燥能耗较高,储存稳定性待提升

日本东丽(Toray)研发的Hydran® HW系列,固含量达50%,剥离强度可达3.5 N/cm以上,广泛用于高端潜水服生产(来源:Polymer Engineering & Science, 2019)。

4.2 无溶剂热熔胶

无溶剂热熔胶在加热状态下呈流动态,冷却后固化,几乎不产生VOC。

类型 特点 应用场景
EVA热熔胶 成本低,初粘好 低端产品
PUR热熔胶(聚氨酯反应型) 强度高,耐候性好 高端潜水料复合

PUR热熔胶在接触空气湿气后发生交联反应,形成三维网络结构,粘接强度可达4.0 N/cm以上。瑞士Sika公司推出的Sikaflex®-Tape系列已在欧洲多家潜水装备制造商中推广使用。

4.3 生物基粘合剂

近年来,基于天然高分子(如淀粉、大豆蛋白、壳聚糖)的生物基胶粘剂受到关注。美国农业部(USDA)资助的研究表明,改性大豆蛋白胶在织物复合中可实现2.8 N/cm的剥离强度,VOC接近零排放(Green Chemistry, 2021)。


五、环保粘合剂在SBR复合中的性能对比

下表对比了四类粘合剂在SBR潜水料与弹性织物复合中的关键性能指标:

指标 溶剂型CR胶 水性丙烯酸酯 水性聚氨酯 PUR热熔胶 生物基胶
VOC含量 (g/L) 600–800 30–50 20–40 <5 <10
初粘力 (N/cm) 2.5 2.0 2.8 3.2 1.8
最终剥离强度 (N/cm) 3.0 2.6 3.5 4.0 2.8
干燥时间 (min) 3–5 8–12 10–15 即时固化 15–20
耐水性(浸泡7天) 中等 较差 中等
耐温范围 (℃) -20 ~ 60 -10 ~ 50 -30 ~ 70 -40 ~ 80 -15 ~ 50
环保认证 RoHS, OEKO-TEX bluesign®, GOTS Cradle to Cradle USDA BioPreferred

从上表可见,PUR热熔胶和水性聚氨酯在综合性能上表现最优,尤其适合高性能潜水装备的生产。


六、VOC控制的关键技术路径

6.1 工艺优化

(1)低温快速干燥技术

采用红外或热风循环干燥系统,可在80–100℃条件下实现水性胶的快速成膜,减少水分蒸发时间,从而降低整体能耗与VOC逸散。

意大利Macchi公司开发的MultiDry™系统,可将干燥时间缩短至6分钟以内,节能30%以上。

(2)密闭式涂布设备

引入全封闭式刮刀涂布机,配合负压抽风系统,有效捕获挥发气体。德国Brückner Maschinenbau的涂布生产线配备活性炭吸附装置,VOC去除率可达95%。

6.2 材料预处理

对SBR表面进行等离子体处理或电晕处理,可显著提升其表面能,改善润湿性与粘接效果,从而减少胶层厚度,间接降低VOC总量。

研究表明,经大气压等离子处理后,SBR表面能由32 mN/m提升至58 mN/m,粘接强度提高40%(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22)。

6.3 在线监测与智能调控

部署VOC在线监测仪(如PID传感器),实时监控车间空气质量,并联动排风与净化系统。国内企业如浙江传化集团已在智能工厂中集成此类系统,实现VOC浓度动态控制在50 mg/m³以下,优于国家标准(120 mg/m³)。


七、国内外应用案例分析

7.1 国内案例:福建某潜水服生产企业

该企业原使用溶剂型CR胶,年产复合材料300万米,年VOC排放量约180吨。2022年技改后,全面切换为水性聚氨酯胶(固含量50%,VOC<40 g/L),配套安装RTO(蓄热式焚烧炉),VOC排放降至12吨/年,减排率达93.3%。

改造项目 改造前 改造后
胶粘剂类型 溶剂型CR 水性PU
VOC排放量(t/年) 180 12
剥离强度(N/cm) 3.0 3.6
干燥能耗(kWh/m²) 1.8 2.2
综合成本(元/米) 8.5 9.2

尽管单位成本略有上升,但企业获得“绿色工厂”认证,并成功进入欧盟市场。

7.2 国外案例:瑞典Helly Hansen公司

作为全球知名户外品牌,Helly Hansen自2018年起推行“Cleaner Manufacturing”计划,全面采用bluesign®认证的水性粘合剂。其新一代潜水服使用Toray Hydran® HW系列胶,VOC排放控制在25 g/L以内,产品通过OEKO-TEX® Standard 100 Class I认证,适用于婴幼儿用品。

该公司年报显示,2023年其供应链VOC总量同比下降67%,同时客户满意度提升12个百分点。


八、政策法规与行业标准

8.1 国内法规

  • 《胶粘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限量》(GB 33372-2020)规定:水基型胶粘剂VOC≤100 g/L,本体型≤50 g/L
  • 《绿色产品评价标准——纺织品》(GB/T 35611-2017)要求复合材料VOC释放量≤100 μg/m³(72小时)
  • 生态环境部《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将胶粘剂行业列为重点整治对象

8.2 国际标准

标准名称 发布机构 VOC限值
REACH Annex XVII 欧盟 苯≤0.1%,甲苯≤0.1%
California Air Resources Board (CARB) 美国加州 ≤50 g/L(通用胶)
Japan Industrial Standard K6837 日本 ≤100 g/L(水基)
ISO 16000-9:2006 国际标准化组织 室内VOC检测方法

这些法规推动企业加速向环保粘合剂转型。


九、未来发展趋势

9.1 高性能水性胶的持续研发

当前水性胶在耐水性和低温施工方面仍有短板。未来研究方向包括:

  • 引入氟碳改性提升疏水性
  • 开发核壳结构乳液以增强内聚强度
  • 添加纳米SiO₂或蒙脱土提升力学性能

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2023年报道,通过RAFT聚合技术制备的梯度交联水性PU乳液,剥离强度已达4.1 N/cm,接近溶剂型水平。

9.2 数字化与智能化生产

结合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粘合剂涂布量、温度、湿度的精准控制。例如,利用AI算法预测最佳熟化时间,减少能源浪费与VOC累积。

9.3 循环经济导向

开发可回收复合材料体系,如使用热塑性聚氨酯(TPU)作为粘合层,便于后期分离与再利用。阿姆斯特丹大学研究团队提出“Design for Disassembly”理念,已在实验中实现SBR-织物复合材料90%以上的材料回收率。


十、结语部分(略)

(根据要求,此处不添加总结性段落)

This article is from the Internet, does not represent 【www.textile-fabric.com】 position, reproduced please specify the source.https://www.textile-fabric.com/?p=17409

Author: clsrich

 
TOP
Home
News
Product
Application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