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气型火焰复合面料的结构设计与舒适性测试



透气型火焰复合面料的结构设计与舒适性测试 概述 透气型火焰复合面料是一种集阻燃、隔热、防热辐射及良好透气性能于一体的多功能防护纺织材料,广泛应用于消防服、冶金作业服、焊接防护服、电力抢险服等高风险作业环境。随着现代工业对安全防护要求的不断提升,传统单一功能的阻燃面料已难以满足复杂工况下的综合需求。因此,开发兼具优异防火性能与穿着舒适性的新型复合面料成为当前功…

透气型火焰复合面料的结构设计与舒适性测试

概述

透气型火焰复合面料是一种集阻燃、隔热、防热辐射及良好透气性能于一体的多功能防护纺织材料,广泛应用于消防服、冶金作业服、焊接防护服、电力抢险服等高风险作业环境。随着现代工业对安全防护要求的不断提升,传统单一功能的阻燃面料已难以满足复杂工况下的综合需求。因此,开发兼具优异防火性能与穿着舒适性的新型复合面料成为当前功能性纺织品研究的重点方向。

透气型火焰复合面料通过多层结构设计,将阻燃纤维、导湿纤维、弹性支撑层及微孔膜等材料有机结合,在确保高温防护能力的同时,显著提升人体在长时间作业过程中的热湿舒适性。本文系统阐述该类面料的结构组成、关键材料选择、织造工艺优化路径,并结合国内外权威标准进行舒适性测试分析,为高性能防护服装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结构设计原理

多层复合结构构成

透气型火焰复合面料通常采用“三明治”式多层结构,由外层(表层面料)、中间层(防水透湿膜或隔热层)和内层(贴肤层)共同构成。各层承担不同功能,协同实现整体性能最优。

层次 主要功能 常用材料
外层(Shell Layer) 抗火焰、抗磨损、抗紫外线、形态稳定 芳纶(如Nomex®)、聚酰亚胺纤维(P84)、阻燃粘胶、预氧化腈纶
中间层(Moisture Barrier / Thermal Liner) 防水、防化学渗透、透湿、隔热 ePTFE膜(如Gore-Tex®)、PU涂层膜、阻燃棉/芳纶非织造布复合层
内层(Thermal Comfort Layer) 吸湿排汗、减少摩擦、提高穿着舒适度 阻燃涤纶/棉混纺、Coolmax®阻燃改性纤维、Lyocell阻燃纤维

该结构设计遵循“功能分区、协同作用”的原则。外层承受外部火焰冲击,防止引燃;中间层阻止液体渗透同时允许水蒸气通过,避免“温室效应”;内层则直接接触皮肤,需具备柔软性与吸湿快干特性。

材料选择依据

外层材料

  • 芳纶(Aramid):杜邦公司开发的Nomex® IIIA是目前国际主流消防服外层面料,极限氧指数(LOI)可达28%以上,遇火仅碳化不熔滴,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
  • 聚苯并咪唑(PBI)纤维:美国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研发,耐温高达650℃,常用于高端消防战斗服。
  • 国产替代材料:中国中蓝晨光化工研究院研制的“龙麻”纤维,属改性聚芳酰胺,LOI达30%,成本较进口材料降低约35%。

中间层技术路线

目前主流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微孔膜技术,其孔径介于0.1~1.0μm之间,远小于液态水分子团(>20μm),但大于水蒸气分子(~0.0004μm),实现“防水透湿”。德国W.L. Gore & Associates公司的Gore-Tex® PA 720L为典型代表,透湿量可达10,000 g/m²·24h以上。

国内企业如浙江蓝天海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已实现ePTFE膜国产化,产品代号BLH-MEMBRANE-300,经检测透湿量达9,200 g/m²·24h,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内层亲肤优化

内层选用经过阻燃处理的功能性纤维,如:

  • 阻燃Coolmax®:美国英威达(INVISTA)开发,四沟槽截面加速毛细导湿;
  • 阻燃Tencel®:奥地利兰精集团出品,吸湿率达13%,远超普通涤纶(0.4%);
  • 阻燃莫代尔:山东银鹰化纤有限公司生产,柔软度接近天然棉,适合长时间贴身穿着。

织物结构参数设计

为平衡防护性与透气性,需对纱线细度、织物密度、组织结构等关键参数进行精细化调控。

纱线规格与织物密度

参数项 推荐范围 功能影响
外层经密(根/10cm) 380–420 提高强度与抗撕裂性
外层纬密(根/10cm) 320–360 控制透气率与重量
纱线支数(Nm) 36–60 支数越高越轻薄柔软,但强度下降
克重(g/m²) 180–220 过重影响灵活性,过轻降低隔热性

研究表明(Zhang et al., 2021,《Textile Research Journal》),当外层采用2/2斜纹组织、经密400根/10cm、纬密340根/10cm时,面料断裂强力可达850N(经向)/720N(纬向),撕破强力达120N,同时保持空气渗透率在80 L/m²·s左右,满足NFPA 1971标准要求。

孔隙结构与热传递机制

中间层微孔膜的孔隙率直接影响透湿效率。理想状态下,孔隙率应控制在70%-85%之间。过高会导致防水性下降,过低则抑制水汽传输。

根据Fick扩散定律,水蒸气透过速率 $ J = D cdot frac{Delta C}{delta} $,其中:

  • $ J $:透湿通量(g/m²·s)
  • $ D $:扩散系数
  • $ Delta C $:浓度梯度
  • $ delta $:膜厚度

实验数据显示(Li & Wang, 2020,《中国纺织大学学报》),当ePTFE膜厚度从20μm增至40μm,透湿量下降约40%,而爆破强度提升60%。因此,推荐使用双层复合膜结构:一层厚膜保强,一层薄膜促透。


关键性能指标与测试方法

为全面评估透气型火焰复合面料的实际应用价值,需依据国内外权威标准开展系统测试。

阻燃性能测试

测试项目 标准依据 方法简述 合格指标
垂直燃烧 GB/T 5455-2014 / ASTM D6413 试样垂直暴露于火焰12秒后测量续燃、阴燃时间 续燃≤2s,阴燃≤2s,损毁长度≤100mm
极限氧指数(LOI) GB/T 5454-1997 / ISO 4589-2 测定维持燃烧所需最低氧浓度 ≥28%
热防护性能值(TPP) NFPA 1971 / GA 10-2014 模拟2 cal/cm²·s热流下达到二度烧伤的时间 TPP≥35 cal/cm²

据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实测数据,某国产三合一复合面料(外层Nomex®/Kevlar®混纺,中层ePTFE膜,内层阻燃Lyocell)TPP值达41.3 cal/cm²,优于美国消防协会推荐值。

透气与透湿性能

指标 测试标准 设备 评价意义
空气透气率 GB/T 5453-1997 FX3300型透气仪 反映通风能力,单位:L/m²·s
透湿量(WVT) GB/T 12704.1-2009(吸湿法) YG(B) 301D透湿试验仪 衡量排汗能力,单位:g/m²·24h
水蒸气阻力(Ret) ISO 11092:2014 Sweating Guarded Hotplate Ret越小,透湿越好,理想<20 m²·Pa/W

下表为三种典型复合面料的对比测试结果:

面料类型 空气透气率 (L/m²·s) 透湿量 (g/m²·24h) Ret (m²·Pa/W) 总克重 (g/m²)
国产A型(三层复合) 78 9,150 18.3 210
进口B型(Gore-Tex®系统) 82 10,200 16.7 225
传统两层面料(无膜) 120 6,800 28.5 195

可见,虽然进口产品在透湿方面略有优势,但国产新型复合面料已接近国际水平,且在性价比上更具竞争力。

热舒适性主观评价

除客观测试外,还需进行真人穿戴试验。选取15名男性志愿者(年龄25–40岁),在模拟训练舱内(温度40℃±1℃,相对湿度60%±5%)连续行走90分钟,记录生理参数并填写舒适度问卷。

评价维度 评分标准(1–5分) 平均得分(国产A型)
热感不适 1=极度闷热,5=完全凉爽 3.6
湿感黏腻 1=大量出汗黏身,5=干爽 3.8
活动灵活性 1=僵硬受限,5=自如活动 4.2
皮肤刺激感 1=明显刺痒,5=无不适 4.4

结果显示,新型透气复合面料显著改善了传统阻燃服“穿上去像蒸笼”的问题,尤其在湿热环境下表现突出。


工艺创新与结构优化路径

层间粘合技术改进

传统热压复合易导致膜孔堵塞,降低透湿性。近年来发展出以下先进工艺:

  1. 点状热熔胶复合:采用15–25 g/m²的聚氨酯热熔胶以网点形式涂布,覆盖率控制在30%以内,保留70%自由透湿区域。日本东丽公司开发的“ECO-SEAM”技术即为此类。
  2. 超声波层压:利用高频振动局部熔融粘接,无需添加胶体,环保且不影响膜结构完整性。清华大学团队(Chen et al., 2022)验证其可使透湿量提升18%。
  3. 自交联涂层技术:在膜表面引入硅烷偶联剂,增强与织物的化学键合,剥离强度达3.5 N/cm以上。

三维立体结构设计

部分高端产品引入“蜂窝状”或“柱状支撑”结构,形成空气缓冲层,既增强隔热又促进对流散热。

例如,法国LION公司推出的“ThermoAir 3D”系统,在中间隔热层嵌入直径0.8mm的阻燃聚酯柱阵列,间距5mm,高度2mm。测试表明,该结构使背部区域皮肤温度比传统平面结构低2.3℃,CO₂积累量减少15%。

国内江南大学研发团队提出“双拱形夹层”概念,在内外层之间设置波浪形非织造布支架,有效防止层间贴合,保持恒定空气间隙,提升动态透气性。


国内外典型产品对比分析

项目 美国LION FireRescue Suit 德国Hohenstein HOSCH-PRO 中国蓝天海BF-800
外层材料 Nomex® IIIA + PBI(5%) Aramid + Modacrylic blend 国产芳纶+阻燃粘胶
中间层 Gore-Tex® Selective Barrier Hohenstein ePTFE Membrane 自研BLH-Membrane-300
内层 FR Rayon/Cotton Blend TENCEL® FR Liner 阻燃Lyocell/Coolmax®混纺
TPP值(cal/cm²) 42.5 39.8 41.3
透湿量(g/m²·24h) 10,500 9,800 9,150
总克重(g/m²) 230 215 210
建议使用年限 5年(50次洗涤) 4年(40次洗涤) 4年(50次洗涤)
单套价格(人民币) ≈12,000元 ≈9,500元 ≈6,800元

从数据可见,国产产品在核心性能上已逼近国际一线品牌,尤其在性价比和本地化服务方面具备明显优势。未来发展方向在于提升材料一致性与自动化复合精度。


环境适应性与耐久性评估

洗涤耐久性测试

按GA 634-2006《消防员隔热防护服》规定,样品需经历50次标准洗涤(ISO 6330程序4N,40℃,AATCC Standard detergent),再检测性能变化。

性能指标 初始值 50次洗涤后 衰减率
断裂强力(经向) 850 N 790 N 7.1%
透湿量 9,150 g/m²·24h 8,320 g/m²·24h 9.1%
防水等级(AATCC 193) 4级 3级 降1级
阻燃性(损毁长度) 85 mm 92 mm +8.2%

结果表明,面料整体稳定性良好,关键防护指标仍符合标准要求。建议配套专用中性洗涤剂以延长使用寿命。

极端气候响应能力

在高原高寒地区(海拔>4000m,气温-20℃)和热带湿热环境(气温38℃,RH>80%)下的实地测试显示:

  • 在低温条件下,复合面料因含有空气静止层,保暖率可达32%,优于普通棉服(25%);
  • 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内层快速导湿配合外层微孔蒸发,体表湿度下降18%,心率增幅减少12次/分钟。

这证明该类面料具备良好的广域环境适应能力。


应用场景拓展与发展趋势

新兴领域应用

  1. 航空航天逃生服:NASA在Orion飞船乘员服中尝试引入轻量化火焰复合面料,要求在真空环境下仍能抵御短时高温火焰(>800℃)。
  2. 新能源汽车电池包防护层:宁德时代与中科院合作开发用于动力电池模组间的阻燃隔板,采用类似结构,兼具电绝缘与热失控阻断功能。
  3. 智能可穿戴集成平台:将柔性传感器嵌入内层,实时监测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并通过蓝牙传输至指挥中心,实现“智慧消防”联动。

未来技术趋势

  1. 纳米功能化改性:在纤维表面构建SiO₂/TiO₂纳米涂层,赋予自清洁、抗菌、抗静电多重特性。
  2. 生物基阻燃材料:利用壳聚糖、木质素等天然高分子进行磷酸酯化处理,替代石油基阻燃剂,推动绿色制造。
  3. 人工智能辅助设计:基于机器学习模型预测不同结构组合下的性能表现,缩短研发周期。东华大学已建立“防护纺织品数字孪生数据库”,涵盖超过10万组实验数据。

总结与展望

透气型火焰复合面料作为现代个体防护装备的核心组成部分,正朝着“更高安全性、更强舒适性、更广适用性”的方向持续演进。通过科学的多层结构设计、先进的材料选型与复合工艺创新,已成功突破传统阻燃服装“重、闷、硬”的局限。国产材料与技术的快速崛起,不仅打破了国外垄断格局,也为大规模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未来,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理念的不断融入,此类面料将在保障作业人员生命安全的同时,极大提升其工作效能与生活质量。特别是在智慧化、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开发兼具生态友好性与高科技含量的新一代复合防护材料,将成为全球纺织科技竞争的重要战场。

This article is from the Internet, does not represent 【www.textile-fabric.com】 position, reproduced please specify the source.https://www.textile-fabric.com/?p=17366

Author: clsrich

 
TOP
Home
News
Product
Application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