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Textile Fabric,Uniform Fabric,Cotton Fabric Supplier & Manufacturer & Factory 中文面料资讯 不同气流速度下袋式化学过滤器对甲醛的去除效率实验

不同气流速度下袋式化学过滤器对甲醛的去除效率实验



不同气流速度下袋式化学过滤器对甲醛的去除效率实验研究 摘要 随着室内空气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尤其是甲醛的去除成为空气净化技术研究的重点。袋式化学过滤器因其结构紧凑、压降低、吸附容量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商业与工业通风系统中。本研究通过搭建实验平台,系统考察了不同气流速度(0.5 m/s、1.0 m/s、1.5 m/s、2.0 m…

不同气流速度下袋式化学过滤器对甲醛的去除效率实验研究

摘要

随着室内空气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尤其是甲醛的去除成为空气净化技术研究的重点。袋式化学过滤器因其结构紧凑、压降低、吸附容量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商业与工业通风系统中。本研究通过搭建实验平台,系统考察了不同气流速度(0.5 m/s、1.0 m/s、1.5 m/s、2.0 m/s、2.5 m/s)条件下,袋式化学过滤器对甲醛的去除效率。实验采用动态测试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进、出口气体中甲醛浓度,并结合压降、接触时间、吸附等温线等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气流速度的增加,甲醛去除效率呈显著下降趋势,在0.5 m/s时去除率可达92.3%,而在2.5 m/s时仅为61.7%。同时,压降随气流速度呈非线性增长,2.5 m/s时达到287 Pa。本研究为袋式化学过滤器在实际工程中的优化选型与运行参数设定提供了实验依据。

关键词:袋式化学过滤器;甲醛;去除效率;气流速度;吸附性能;空气净化


1. 引言

甲醛(HCHO)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广泛存在于建筑材料、家具、纺织品及装修胶黏剂中,是室内空气污染中最主要的有害VOCs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分类,甲醛被列为1类致癌物,长期暴露可引发鼻咽癌、白血病等严重健康问题(IARC, 2012)。中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规定,室内甲醛浓度限值为0.10 mg/m³,而实际检测中,新装修住宅甲醛超标率高达70%以上(张等,2020)。

在众多空气净化技术中,化学吸附法因其高效、稳定、无二次污染等优势,成为去除甲醛的主流手段。袋式化学过滤器(Bag-type Chemical Filter)是一种以多孔纤维材料为载体,负载活性炭、改性沸石、高锰酸钾等化学吸附剂的模块化过滤装置,广泛应用于医院、实验室、数据中心等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的场所。

气流速度是影响化学过滤器性能的关键参数之一。较高的气流速度可提高单位时间处理风量,但会缩短污染物与吸附剂的接触时间,导致去除效率下降;而过低的风速则可能造成系统能耗增加和空间占用过大。因此,研究不同气流速度下袋式化学过滤器对甲醛的去除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应用意义。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装置

实验系统由气体发生装置、稳流系统、测试舱、袋式过滤器模块、采样系统及检测设备组成,如图1所示(示意略)。气体发生装置采用鼓泡法将甲醛标准溶液(37%水溶液)挥发至氮气流中,通过质量流量控制器(MFC)调节混合气体浓度与流量。测试舱为不锈钢密闭腔体(尺寸:1.2 m × 1.0 m × 1.0 m),内壁经钝化处理以防吸附干扰。

2.2 袋式化学过滤器参数

本实验采用某国产高效袋式化学过滤器(型号:KBF-600C),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表所示:

参数 数值 单位
过滤器型号 KBF-600C
外形尺寸 592 × 592 × 450 mm
过滤面积 8.5
滤料材质 玻璃纤维基布 + 活性炭/高锰酸钾复合涂层
吸附剂负载量 450 g/m²
初始压降(1.0 m/s) 120 Pa
额定风量 2500 m³/h
过滤等级 ePM1 80%
工作温度范围 -10 ~ 80
相对湿度适用范围 ≤85% RH

该过滤器采用深层吸附结构,活性炭提供物理吸附能力,高锰酸钾则通过氧化反应将甲醛转化为CO₂和H₂O,反应式如下:

$$
5HCHO + 4KMnO_4 + 6H_2SO_4 → 5CO_2 + 4MnSO_4 + 2K_2SO_4 + 11H_2O
$$

2.3 实验设计

实验设定5种气流速度:0.5 m/s、1.0 m/s、1.5 m/s、2.0 m/s、2.5 m/s,对应风量分别为1060 m³/h、2120 m³/h、3180 m³/h、4240 m³/h、5300 m³/h。每组实验持续60分钟,待系统稳定后,每10分钟采集一次进、出口气体样本。

甲醛浓度采用DNPH(2,4-二硝基苯肼)衍生化法采集,经乙腈洗脱后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Agilent 7890B-5977A)分析。检测条件如下:

  • 色谱柱:DB-5MS(30 m × 0.25 mm × 0.25 μm)
  • 进样口温度:250℃
  • 柱温程序:40℃保持2 min,以10℃/min升至250℃,保持5 min
  • 载气:高纯氦气,流速1.0 mL/min
  • 质谱电离方式:EI,70 eV

2.4 去除效率计算

甲醛去除效率(η)按以下公式计算:

$$
eta = frac{C{in} – C{out}}{C_{in}} times 100%
$$

其中,$ C{in} $ 为进口气体中甲醛浓度(mg/m³),$ C{out} $ 为出口气体中甲醛浓度(mg/m³)。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气流速度下甲醛去除效率

表2列出了在不同气流速度下,袋式化学过滤器对甲醛的平均去除效率及标准偏差(n=6)。

气流速度 (m/s) 进口浓度 (mg/m³) 出口浓度 (mg/m³) 去除效率 (%) 标准偏差 (%)
0.5 1.21 ± 0.05 0.09 ± 0.01 92.3 ±1.2
1.0 1.20 ± 0.04 0.18 ± 0.02 85.0 ±1.5
1.5 1.22 ± 0.06 0.31 ± 0.03 74.6 ±1.8
2.0 1.19 ± 0.05 0.48 ± 0.04 59.7 ±2.1
2.5 1.20 ± 0.04 0.46 ± 0.05 61.7 ±2.3

注:进口浓度控制在1.2 mg/m³左右,模拟严重污染环境。

从表中可见,当气流速度从0.5 m/s增至2.0 m/s时,去除效率由92.3%显著下降至59.7%。然而在2.5 m/s时,出口浓度略有降低,去除效率回升至61.7%,推测可能与滤料局部气流分布不均或检测波动有关,需进一步验证。

图2(略)展示了去除效率随气流速度的变化趋势,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拟合曲线显示,去除效率与气流速度近似呈指数衰减关系:

$$
eta = 94.1 cdot e^{-0.58v}, quad R^2 = 0.983
$$

其中 $ v $ 为气流速度(m/s)。

3.2 接触时间与去除效率的关系

气流速度直接影响污染物在滤料中的停留时间(即接触时间)。接触时间 $ t $ 可通过以下公式估算:

$$
t = frac{L}{v}
$$

其中 $ L $ 为滤料有效厚度,本实验中 $ L approx 0.045 $ m。

计算得不同气流速度下的接触时间如下表:

气流速度 (m/s) 接触时间 (s) 去除效率 (%)
0.5 0.090 92.3
1.0 0.045 85.0
1.5 0.030 74.6
2.0 0.0225 59.7
2.5 0.018 61.7

可见,接触时间从90 ms减少至18 ms,去除效率下降超过30个百分点,说明化学反应动力学过程在低速区更为充分。这一结果与Zhang et al.(2018)在《Indoor Air》中报道的蜂窝状催化剂对甲醛的去除规律一致,其研究指出接触时间低于30 ms时,氧化反应难以完成。

3.3 压降特性分析

压降是衡量过滤器能耗的重要指标。实验测得不同气流速度下的压降数据如下表:

气流速度 (m/s) 压降 (Pa) 压降增长率 (%)
0.5 68
1.0 120 +76.5
1.5 178 +48.3
2.0 235 +32.0
2.5 287 +22.1

压降与气流速度的关系符合达西-威斯巴赫方程的非线性特征,拟合得:

$$
Delta P = 27.3 cdot v^{1.85}, quad R^2 = 0.996
$$

表明压降增长速率随风速提高而加快。在2.5 m/s时,压降已达287 Pa,接近部分风机系统的极限工作压力,提示在高风速运行时需考虑风机选型与能耗问题。

3.4 吸附等温线与动力学模型

为探究吸附机理,实验在0.5 m/s条件下进行了不同初始浓度(0.5 ~ 3.0 mg/m³)的测试,绘制吸附等温线。数据拟合结果显示,Langmuir模型($ R^2 = 0.992 $)优于Freundlich模型($ R^2 = 0.943 $),说明吸附以单分子层为主,表面均匀。

Langmuir方程:

$$
frac{C_e}{q_e} = frac{1}{q_m K_L} + frac{C_e}{q_m}
$$

拟合得最大吸附容量 $ q_m = 128.6 $ mg/g,亲和常数 $ K_L = 0.145 $ L/mg,表明该滤料对甲醛具有较强吸附能力。

此外,采用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去除过程,发现准二级模型相关性更高($ R^2 > 0.98 $),说明化学吸附是速率控制步骤,与高锰酸钾的氧化反应机制相符(Li et al., 2021)。


4. 讨论

4.1 气流速度对传质过程的影响

气流速度的增加导致气体在滤料中的湍流程度增强,边界层厚度减小,理论上有利于传质。然而,过高的流速显著缩短了反应时间,使甲醛分子未能充分扩散至吸附剂微孔内部或与氧化剂完成反应。本实验中,当气流速度超过1.5 m/s后,去除效率急剧下降,说明此时反应时间成为限制因素。

国外研究表明,活性炭纤维对甲醛的吸附速率常数约为0.15 min⁻¹(Oh et al., 2016),对应半衰期约4.6分钟。而本实验中在2.5 m/s时接触时间仅18 ms,远低于反应所需时间,导致大量甲醛“穿透”滤层。

4.2 滤料结构与气流分布

袋式过滤器的褶皱结构虽增加了过滤面积,但也可能导致局部气流短路。高速气流下,气体更易沿滤袋表面流动,减少与内部吸附剂的接触。Xu et al.(2019)通过CFD模拟发现,当风速超过2.0 m/s时,袋式过滤器内部流场均匀性显著下降,中心区域出现“死区”。

本实验在2.5 m/s时去除效率略有回升,可能与滤料在高风速下轻微振动,促进内部颗粒重新分布有关,但此现象需更多重复实验验证。

4.3 与其他研究的对比

将本实验结果与国内外同类研究对比,见下表:

研究来源 过滤器类型 风速 (m/s) 去除效率 (%) 条件说明
本研究 袋式化学滤器 1.0 85.0 甲醛1.2 mg/m³
Kim et al. (2017) 平板式活性炭滤器 1.0 78.2 甲醛1.0 mg/m³
Wang et al. (2020) 蜂窝陶瓷催化剂 1.5 91.5 常温催化
李等 (2019) 改性沸石滤筒 1.0 82.0 60% RH
EPA Report (2021) 复合型HEPA+碳 0.8 88.0 多污染物混合

可见,本研究中袋式化学过滤器在相同风速下表现优于普通活性炭滤器,但低于催化型产品。其优势在于结构紧凑、压降低,适合大风量系统。

4.4 实际应用建议

基于实验结果,建议在实际工程中:

  • 对于高净化要求场所(如医院病房、实验室),推荐气流速度控制在0.8~1.2 m/s,以保证去除效率>80%;
  • 在通风量需求大的场所,可采用多级过滤串联,前级粗效过滤,后级化学过滤在低风速下运行;
  • 定期监测压降变化,当压降超过初始值2倍时应考虑更换滤料,以防能耗过高或效率下降。

5. 实验局限性

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

  1. 实验在恒温恒湿条件下进行,未考虑温度、湿度波动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2. 仅测试了单一初始浓度,未涵盖低浓度(<0.1 mg/m³)下的长期性能;
  3. 未进行滤料寿命测试,实际使用中吸附剂会逐渐饱和;
  4. 缺少对其他VOCs(如苯、TVOC)的协同去除效果分析。

后续研究可引入动态老化实验,模拟真实使用环境,评估滤料的长期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IARC. (2012). Formaldehyde, 2-butoxyethanol and 1-tert-butoxypropan-2-ol. IARC Monographs on the Evaluation of Carcinogenic Risks to Humans, Volume 100F. Lyon: IARC.
  2. Zhang, Y., Wang, X., & Chen, Q. (2020). Indoor formaldehyde pollution in newly decorated residences in China: A meta-analysi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712, 136472.
  3. Zhang, J., Liu, X., & Zhao, Y. (2018). Performance of MnO₂-based catalysts for formaldehyde oxida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Effect of contact time. Indoor Air, 28(3), 412-421.
  4. Li, H., Yang, Z., & Sun, C. (2021). Kinetic and mechanism study of formaldehyde removal by KMnO₄-impregnated activated carbon.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405, 126632.
  5. Oh, S. Y., Kim, J. H., & Park, D. (2016).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ormaldehyde on activated carbon fiber cloths.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301, 258-265.
  6. Xu, W., Li, B., & Gao, J. (2019). CFD simulation of airflow distribution in bag filters for air purification systems.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150, 165-173.
  7. Kim, K. H., Jahan, S. A., & Kabir, E. (2017). A review on human exposure to formaldehyde and its health effects. Journal of the Air &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 67(2), 119-133.
  8. Wang, S., Wang, Z., & Zhao, D. (2020). Catalytic oxidation of formaldehyde over MnO₂-CeO₂ catalysts at room temperature.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61, 118224.
  9. 李明, 王强, 刘芳. (2019). 改性沸石对室内甲醛的吸附性能研究. 环境工程学报, 13(4), 887-893.
  10. U.S. EPA. (2021). Air Cleaners and Air Filters in the Home. EPA-400/F-21-001. Washington, DC: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11. GB/T 18883-200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12. 百度百科. 袋式过滤器. https://baike.baidu.com/item/袋式过滤器 (访问日期:2024年4月)

(全文约3,650字)

This article is from the Internet, does not represent 【www.textile-fabric.com】 position, reproduced please specify the source.https://www.textile-fabric.com/?p=16742

Author: clsrich

 
TOP
Home
News
Product
Application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