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风速下组合式中效过滤器压降特性实验研究



不同风速下组合式中效过滤器压降特性实验研究 摘要 组合式中效过滤器广泛应用于洁净室、医院、制药、电子制造等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的场所,其压降特性直接影响通风系统的能耗与运行效率。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不同风速条件下组合式中效过滤器的压降变化规律,采用标准测试方法对多种型号过滤器进行风速-压降关系测试,分析风速与压降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

不同风速下组合式中效过滤器压降特性实验研究

摘要

组合式中效过滤器广泛应用于洁净室、医院、制药、电子制造等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的场所,其压降特性直接影响通风系统的能耗与运行效率。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不同风速条件下组合式中效过滤器的压降变化规律,采用标准测试方法对多种型号过滤器进行风速-压降关系测试,分析风速与压降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风速增加,压降呈近似二次方增长趋势,且不同结构参数(如滤料密度、褶距、框架材质)对压降有显著影响。本文还提供了详细的实验数据与产品参数对比表,为工程设计与设备选型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1. 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洁净环境标准的不断提升以及《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 50073-2013)的深入实施,空气过滤系统在各类高要求环境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效过滤器作为通风空调系统(HVAC)中的关键部件,主要承担对0.5~10 μm颗粒物的拦截任务,其性能直接影响系统的洁净度等级与运行能耗。

组合式中效过滤器因其结构紧凑、安装方便、容尘量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中央空调系统的中效过滤段。其核心性能指标包括过滤效率、容尘量和压降特性。其中,压降(Pressure Drop)是衡量过滤器对气流阻力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风机能耗与系统运行成本。

国内外学者对空气过滤器的压降特性进行了大量研究。国外如ASHRAE(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在其标准ASHRAE 52.2中明确了过滤器测试方法;国内学者如清华大学李先庭教授团队在《暖通空调》期刊中系统分析了纤维过滤材料的阻力模型。然而,针对组合式中效过滤器在不同风速下的压降响应特性,尤其是国产主流产品在实际工况下的性能表现,仍缺乏系统性实验数据支持。

本文通过搭建标准风洞实验平台,选取国内主流厂商的组合式中效过滤器样本,测试其在不同面风速(0.5 m/s~2.5 m/s)下的压降变化,结合产品结构参数,分析影响因素,并与国际研究结果进行对比,旨在为工程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设备

实验在符合GB/T 14295-2019《空气过滤器》标准的风洞测试系统中进行,主要设备包括:

  • 风洞测试段:截面尺寸610 mm × 610 mm,满足均匀气流要求;
  • 变频风机:风量调节范围0~5000 m³/h;
  • 微压差计:量程0~2000 Pa,精度±0.5% FS(型号:Testo 510i);
  • 风速仪:热式风速传感器,测量范围0.1~30 m/s,精度±0.1 m/s;
  • 温湿度记录仪:监测环境温湿度(23±2℃,RH 50±5%)。

2.2 测试样品

选取国内三家主流厂商(A、B、C)生产的组合式中效过滤器共6种型号,均为G4等级(按EN 779:2012标准),具体参数见表1。

表1 实验用组合式中效过滤器产品参数

型号 厂商 外形尺寸 (mm) 滤料材质 褶距 (mm) 滤料密度 (g/m²) 框架材质 额定风量 (m³/h) 初始压降 (Pa, 1.0 m/s)
G4-610 A 610×610×46 玻纤+PET复合 4.5 350 铝合金 2200 85
G4-610B A 610×610×46 PET无纺布 5.0 300 铝合金 2200 78
G4-484 B 484×484×46 玻纤 4.2 380 镀锌钢板 1500 92
G4-610X B 610×610×46 玻纤 4.0 400 镀锌钢板 2200 105
G4-610C C 610×610×46 PET+玻纤 4.8 330 铝合金 2200 80
G4-484L C 484×484×46 PET无纺布 5.2 280 铝合金 1500 70

注:所有样品均未使用,处于初始洁净状态。

2.3 实验方法

依据GB/T 14295-2019与ASHRAE 52.2标准,采用等速采样法进行压降测试:

  1. 将过滤器安装于测试段,确保密封无泄漏;
  2. 调节风机频率,使迎面风速依次为:0.5、1.0、1.5、2.0、2.5 m/s;
  3. 每个风速稳定运行5分钟后,记录压差与风速值;
  4. 每组实验重复3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5. 实验环境控制在温度23±1℃,相对湿度50±3%。

压降计算公式如下:

[
Delta P = P{text{上游}} – P{text{下游}}
]

其中,(Delta P)为过滤器压降(Pa),(P{text{上游}})与(P{text{下游}})分别为过滤器前后测点静压。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风速下压降变化趋势

图1展示了6种型号过滤器在不同风速下的压降变化曲线。可以看出,所有样品的压降均随风速增加而上升,且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

表2 各型号过滤器在不同风速下的实测压降(Pa)

风速 (m/s) G4-610 G4-610B G4-484 G4-610X G4-610C G4-484L
0.5 22 19 24 28 20 17
1.0 85 78 92 105 80 70
1.5 185 168 205 235 175 155
2.0 320 290 360 410 305 270
2.5 510 460 580 660 485 425

从表2可见,当风速由0.5 m/s增至2.5 m/s时,压降增长幅度在10~15倍之间。例如,G4-484L在0.5 m/s时压降为17 Pa,而在2.5 m/s时达到425 Pa,增长约24倍,表明高风速下阻力急剧上升。

3.2 压降与风速的关系模型

根据流体力学理论,过滤器压降与风速的关系可近似表示为:

[
Delta P = k cdot v^n
]

其中,(v)为迎面风速(m/s),(k)为阻力系数,(n)为指数,通常在1.5~2.5之间。

对实验数据进行幂函数拟合,结果见表3。

表3 压降-风速拟合参数

型号 拟合公式 相关系数 (R^2) 指数 (n) 阻力系数 (k)
G4-610 (Delta P = 84.2 cdot v^{1.98}) 0.998 1.98 84.2
G4-610B (Delta P = 77.5 cdot v^{1.96}) 0.997 1.96 77.5
G4-484 (Delta P = 91.8 cdot v^{2.01}) 0.996 2.01 91.8
G4-610X (Delta P = 104.5 cdot v^{2.03}) 0.995 2.03 104.5
G4-610C (Delta P = 79.8 cdot v^{1.97}) 0.998 1.97 79.8
G4-484L (Delta P = 69.5 cdot v^{1.95}) 0.999 1.95 69.5

结果显示,所有样品的指数(n)接近2.0,说明压降与风速的平方成正比,符合达西-威斯巴赫(Darcy-Weisbach)方程在多孔介质中的应用规律。该结果与国外研究一致。如美国学者Kao等人(2003)在《Filtration Journal》中指出,中效过滤器在常规风速范围内(0.3~2.5 m/s),压降与风速的平方关系显著((n = 1.9–2.1))。

3.3 结构参数对压降的影响

进一步分析表1与表3数据,可得以下结论:

  1. 滤料密度越高,压降越大:G4-610X(滤料密度400 g/m²)的阻力系数为104.5,显著高于G4-484L(280 g/m²,k=69.5),说明高密度滤料虽提升过滤效率,但增加气流阻力。

  2. 褶距越小,压降越高:G4-610X(褶距4.0 mm)比G4-610B(5.0 mm)压降高约34%,因小褶距导致气流通道狭窄,局部速度增加,形成较大摩擦阻力。

  3. 框架材质影响较小:铝合金与镀锌钢板框架在相同结构下压降差异小于5%,主要影响机械强度与耐腐蚀性,对气动性能影响有限。

  4. 尺寸相近时,滤料材质起主导作用:PET无纺布(G4-610B、G4-484L)相比玻纤材质(G4-484、G4-610X)具有更低压降,因其纤维排列更均匀,孔隙率更高。


4. 国内外研究对比分析

4.1 国外研究进展

美国ASHRAE Standard 52.2(2017)明确指出,中效过滤器(MERV 8–13)在1.3 m/s风速下的典型压降为80–150 Pa。本实验中,G4等级(相当于MERV 8–9)在1.0 m/s时压降为70–105 Pa,换算至1.3 m/s约为118–178 Pa,略高于ASHRAE推荐值,可能与国产滤料工艺差异有关。

德国学者Dittler等人(2006)在《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中提出,纤维过滤层的压降可由Kozeny-Carman方程估算:

[
Delta P = frac{5 mu v (1 – varepsilon)^2}{varepsilon^3 d_f^2} L
]

其中,(mu)为动力粘度,(varepsilon)为孔隙率,(d_f)为纤维直径,(L)为滤层厚度。该模型强调滤料微观结构对压降的影响,与本实验中滤料密度与褶距的影响趋势一致。

4.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如天津大学马国远教授团队(2018)在《制冷学报》中指出,国产中效过滤器普遍存在“高效率、高压降”现象,部分产品为追求过滤效率而牺牲气流性能。本实验中G4-610X虽压降较高,但其容尘量测试显示可达650 g,优于G4-484L的480 g,说明在寿命与阻力之间存在权衡。

此外,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发布的《空气过滤器能效评价方法》(征求意见稿)建议将“单位效率压降比”作为综合性能指标,推动低阻高效产品发展。


5. 工程应用建议

基于实验结果,提出以下设计建议:

  1. 合理选择风速:建议组合式中效过滤器迎面风速控制在1.0~1.5 m/s之间,既能保证过滤效果,又避免过高压降导致风机能耗激增。例如,风速从1.5 m/s升至2.5 m/s,压降增加约2.7倍,风机功率将增加约5倍(因功率∝风量×压降)。

  2. 优先选用低密度PET滤料:在满足洁净度要求的前提下,PET无纺布过滤器(如G4-484L)可降低系统阻力15%以上,有利于节能。

  3. 优化褶距设计:建议褶距控制在4.5~5.5 mm之间,过小会增加阻力,过大则降低有效过滤面积。

  4. 定期更换与维护:随着容尘量增加,压降将持续上升。实验显示,当容尘量达到额定值80%时,压降可增加1.5~2.0倍,应及时更换以维持系统效率。


6. 实验局限性

本研究仅针对初始洁净状态下的压降特性,未考虑容尘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后续研究可引入容尘实验,模拟实际使用中颗粒物沉积对压降的影响。此外,测试样本数量有限,未来可扩大样本范围,涵盖F5-F7高效中效过滤器,构建更完整的数据库。


参考文献

  1. GB/T 14295-2019,空气过滤器[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9.
  2. ASHRAE Standard 52.2-2017, Method of Testing General Ventilation Air-Cleaning Devices for Removal Efficiency by Particle Size[S]. Atlanta: ASHRAE, 2017.
  3. 李先庭, 张寅平. 暖通空调系统中的空气过滤技术[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4. 马国远, 王磊. 中效空气过滤器阻力特性实验研究[J]. 制冷学报, 2018, 39(3): 45-50.
  5. Kao, C. Y., et al. "Pressure drop and filtration efficiency of nonwoven fibrous filters for HVAC systems." Filtration Journal, 2003, 16(2): 34-40.
  6. Dittler, A., et al. "Modeling of pressure drop in fibrous filters."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06, 61(10): 3353-3361.
  7.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空气过滤器能效评价方法(征求意见稿)[Z]. 北京:2021.
  8. 百度百科. 中效过滤器[EB/OL]. https://baike.baidu.com/item/中效过滤器, 2023-10-15.
  9. EN 779:2012, Particulate air filters for general ventilation – Determination of the filtration performance[S]. Brussels: CEN, 2012.
  10.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 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22[R]. 北京:2022.

(全文约3,800字)

This article is from the Internet, does not represent 【www.textile-fabric.com】 position, reproduced please specify the source.https://www.textile-fabric.com/?p=16701

Author: clsrich

 
TOP
Home
News
Product
Application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