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Textile Fabric,Uniform Fabric,Cotton Fabric Supplier & Manufacturer & Factory 中文面料资讯 低VOC排放胶粘剂在绒布/海绵/莱卡三合一复合中的应用

低VOC排放胶粘剂在绒布/海绵/莱卡三合一复合中的应用



低VOC排放胶粘剂在绒布/海绵/莱卡三合一复合中的应用 概述 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以及消费者对健康与可持续产品需求的不断提升,传统高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胶粘剂的应用正逐步受到限制。特别是在纺织品复合领域,如绒布、海绵与莱卡(Spandex/Lycra)三者复合材料的制造过程中,胶粘剂的选择直接关…

低VOC排放胶粘剂在绒布/海绵/莱卡三合一复合中的应用

概述

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以及消费者对健康与可持续产品需求的不断提升,传统高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胶粘剂的应用正逐步受到限制。特别是在纺织品复合领域,如绒布、海绵与莱卡(Spandex/Lycra)三者复合材料的制造过程中,胶粘剂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环保性能、舒适度及耐久性。近年来,低VOC排放胶粘剂因其优异的环保特性、良好的粘接性能和对人体无害的特点,逐渐成为该领域的主流选择。

本文将系统阐述低VOC排放胶粘剂在绒布/海绵/莱卡三合一复合工艺中的应用背景、技术原理、关键性能参数、典型配方体系、国内外研究进展,并结合实际生产案例分析其优势与挑战,为相关企业及研究人员提供详实的技术参考。


1. 应用背景

1.1 绒布/海绵/莱卡三合一复合材料简介

“绒布/海绵/莱卡三合一复合材料”是一种多层结构的功能性纺织品,广泛应用于运动服装、内衣、家居服、医疗护具等领域。其基本结构通常包括:

  • 表层:绒布——提供柔软触感、保暖性和外观质感;
  • 中间层:海绵(PU泡沫或EVA泡沫)——提供缓冲、回弹和厚度支撑;
  • 底层:莱卡织物——赋予材料高弹性、贴身性和抗拉伸性能。

三层通过热压或胶粘方式复合,形成一体式面料。由于其兼具舒适性、功能性和美观性,已成为高端功能性服装的重要基材。

然而,在传统复合工艺中,常采用溶剂型胶粘剂进行粘合,这类胶粘剂含有大量苯类、酮类等有机溶剂,VOC含量可高达300–800 g/L,不仅危害操作工人健康,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并可能残留在成品中,影响穿着安全。

1.2 环保趋势推动低VOC胶粘剂发展

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严格的环保法规以限制VOC排放。例如:

  • 欧盟REACH法规明确限制多种有害化学物质的使用;
  • 美国EPA(环境保护署)规定工业胶粘剂VOC含量不得超过150 g/L;
  • 中国《GB 33372-2020 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标准要求水基胶粘剂VOC≤50 g/L,溶剂型≤250 g/L。

在此背景下,开发和应用低VOC甚至零VOC排放的环保型胶粘剂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2. 低VOC排放胶粘剂的定义与分类

2.1 定义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中国国家标准,低VOC胶粘剂是指在标准测试条件下,单位质量或体积胶粘剂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显著低于传统产品的一类环保型粘合材料。通常认为:

  • VOC < 50 g/L:超低VOC;
  • 50–150 g/L:低VOC;
  • 150 g/L:常规或高VOC。

2.2 主要类型

类型 主要成分 VOC含量(g/L) 优点 缺点 适用工艺
水性聚氨酯胶(WPU) 聚氨酯分散体 10–50 环保、初粘力好、柔韧性佳 干燥慢、耐水性稍差 涂布复合、辊压
无溶剂聚氨酯胶(Solvent-free PU) 100%固含量反应型PU 0–10 零VOC、高强度、耐老化 设备要求高、成本高 反应型热熔复合
热熔胶(PUR/HMPU) 聚氨酯热熔胶粒 0–20(固化后无VOC) 快速固化、无溶剂 初期投资大、需加热设备 点状/网状涂布
丙烯酸乳液胶 丙烯酸共聚物乳液 20–60 成本低、耐候性好 弹性较差、低温易脆 冷贴复合
生物基胶粘剂 大豆蛋白、淀粉改性等 <30 可再生、完全可降解 粘接强度有限、储存稳定性差 实验阶段

注:数据综合自《Adhesives & Sealants Industry》(2021)、《中国胶粘剂》期刊(2023)及多家企业技术白皮书。


3. 低VOC胶粘剂在三合一复合中的关键技术要求

在绒布/海绵/莱卡复合过程中,胶粘剂需满足以下多重性能指标:

3.1 基本性能要求

性能指标 典型要求 测试方法(参考)
初粘力(N/25mm) ≥1.5 GB/T 2790
剥离强度(N/25mm) ≥3.0(干态),≥2.0(湿态) GB/T 2791
耐热性(80℃×72h) 无脱层、无气泡 自定义热老化试验
耐水洗性(40℃×30min×5次) 剥离强度保留率≥80% ISO 6330
弹性恢复率(100%伸长后) ≥90% ASTM D412
VOC含量 ≤50 g/L GB 33372-2020
开放时间(s) 30–120(适应连续生产) 企业内控标准

3.2 材料适配性要求

由于三种基材物理性质差异显著,胶粘剂必须具备良好的界面相容性:

  • 绒布:表面多孔、纤维疏松,要求胶体有一定渗透性;
  • 海绵:PU/EVA材质,极性较低,需胶粘剂具有较强润湿能力;
  • 莱卡:高弹、低表面能,易发生应力剥离,要求胶层具备高弹性和内聚强度。

因此,理想的低VOC胶粘剂应具备“强附着力 + 高弹性 + 快干性 + 环保性”四重特性。


4. 典型低VOC胶粘剂体系及其应用表现

4.1 水性聚氨酯胶(WPU)

水性聚氨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低VOC胶粘剂之一,尤其适用于柔性多层复合。

技术参数示例(某国产知名品牌WPU-802)

参数 数值 单位
外观 乳白色液体 ——
固含量 48±2 %
pH值 7.5–8.5 ——
粘度(25℃) 3000–5000 mPa·s
粒径 80–120 nm
VOC含量 ≤35 g/L
剥离强度(绒布/海绵) ≥3.2 N/25mm
剥离强度(海绵/莱卡) ≥2.8 N/25mm
干燥温度 100–120℃
干燥时间 60–90 s

数据来源:浙江某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手册(2023版)

优势

  • 对极性与非极性材料均有良好粘接力;
  • 成膜柔软,不影响复合材料弹性;
  • 可使用传统涂布设备,改造成本低。

局限

  • 干燥能耗较高,需配套烘道;
  • 在高湿度环境下干燥速度下降;
  • 长期储存可能出现分层,需添加稳定剂。

据《精细化工》(2022年第9期)报道,通过引入纳米SiO₂改性交联剂(如氮丙啶),可显著提升WPU胶的耐水性和初粘力,剥离强度提高约25%。


4.2 无溶剂聚氨酯胶(Solvent-free PU)

无溶剂胶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真正实现“零VOC”。

典型双组分无溶剂PU胶性能(德国Henkel Technomelt PUR系列)

参数 数值
A组分(多元醇)粘度 1200–1500 mPa·s(80℃)
B组分(异氰酸酯)NCO含量 14.5–15.5%
混合比例(A:B) 10:1(重量比)
活化温度 110–130℃
开放时间 60–180 s
固化时间(室温) 24 h(完全交联)
剥离强度(三合一复合) ≥4.0 N/25mm
VOC释放量 0 g/L
耐温范围 -30℃ 至 +90℃

特点

  • 固化后形成三维网络结构,粘接强度极高;
  • 耐水、耐油、耐化学品性能优异;
  • 适用于高速自动化生产线。

挑战

  • 需专用计量混合设备,初期投入大;
  • 对环境湿度敏感(水分参与固化反应);
  • 清洗困难,停机维护成本高。

据美国《Journal of Adhe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0)研究指出,无溶剂PU胶在动态疲劳测试中表现出优于溶剂型胶的耐久性,经过5000次拉伸循环后强度保持率仍达92%。


4.3 反应型热熔胶(PUR)

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Polyurethane Reactive Hot Melt, PUR)结合了热熔胶的快速固化与聚氨酯的高强度,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低VOC技术路线。

PUR胶在三合一复合中的应用参数(日本TOYOBO公司TPR系列)

项目 参数
外观 白色至淡黄色颗粒
软化点 85–95℃
熔融粘度(120℃) 4000–6000 mPa·s
反应机理 与空气中水分反应交联
初粘时间 30–60 s
完全固化时间 24–72 h
拉伸剪切强度 ≥8.0 MPa
剥离强度(T-peel) ≥3.5 N/mm
VOC 0(未固化前仅有微量单体挥发)

应用优势

  • 无需烘干,节能高效;
  • 可实现点状、条状精确涂布,节省用胶量;
  • 成品手感柔软,不影响织物弹性。

注意事项

  • 需控制车间湿度(40–60% RH)以保证固化效率;
  • 储存需密封防潮,保质期一般为6个月。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2021)研究表明,通过引入长链脂肪族异氰酸酯端硅烷改性技术,可有效延长PUR胶的开放时间至15分钟以上,极大提升了其在复杂曲面复合中的适用性。


5.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典型案例

5.1 国内研究动态

中国在低VOC胶粘剂领域的研发近年来取得显著进展。多家高校与企业合作攻关核心技术。

  • 东华大学联合上海某胶企开发出“双亲性水性聚氨酯乳液”,通过分子设计增强对莱卡表面的润湿能力,使剥离强度提升至3.6 N/25mm(《纺织学报》,2023)。
  • 华南理工大学采用植物油基多元醇合成生物可降解PU胶,VOC<20 g/L,已在部分运动内衣品牌试用(《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22)。
  • 江苏某新材料公司推出“快干型WPU-PUR hybrid胶”,兼具水性环保与PUR高强度,干燥时间缩短至45秒,适用于高速复合线。

5.2 国际领先技术

  • 德国BASF推出的Elastopave®系列水性PU胶,专为弹性复合设计,可在低温(60℃)下快速成膜,广泛用于欧洲高端运动服饰供应链。
  • 美国Dow Chemical开发的INFUSE™ Olefin Block Copolymers作为热塑性弹性体胶粘剂,用于无溶剂复合,具有极佳的柔韧性和耐候性。
  • 日本Kaneaka ChemicalKane Ace®系列PUR热熔胶,已成功应用于优衣库(UNIQLO)HEATTECH系列保暖内衣的多层复合中,实现无缝贴合与零VOC排放。

6. 工艺优化与生产实践

6.1 典型复合工艺流程

基材准备 → 表面处理(电晕/火焰) → 胶粘剂涂布 → 干燥(如水性胶) → 层叠 → 热压复合 → 冷却定型 → 分切检验

6.2 不同胶种的工艺参数对比

胶粘剂类型 涂布方式 涂布量(g/m²) 干燥温度(℃) 干燥时间(s) 热压温度(℃) 热压压力(MPa) 生产速度(m/min)
水性PU胶 刮刀/网纹辊 80–120 100–120 60–90 110–130 0.3–0.5 15–25
无溶剂PU胶 齿轮泵喷涂 60–100 —— —— 100–120 0.4–0.6 20–30
PUR热熔胶 熔胶机+喷枪 50–90 —— —— 90–110 0.2–0.4 25–40
丙烯酸乳液 滚筒涂布 100–150 110–130 80–120 120–140 0.3–0.5 10–20

注:数据综合自国内三家大型复合厂生产记录(2022–2023年)

6.3 实际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福建运动服企业转型低VOC复合

  • 原工艺:溶剂型氯丁胶,VOC≈600 g/L,剥离强度3.1 N/25mm,但员工投诉异味严重。
  • 新工艺:改用国产水性聚氨酯胶(WPU-802),VOC降至38 g/L,剥离强度提升至3.4 N/25mm,客户反馈成品无气味、手感更柔软。
  • 效益:通过绿色认证,获得Nike、Adidas等品牌订单,年减排VOC约12吨。

案例二:浙江某内衣厂引入PUR热熔复合线

  • 投资PUR全自动涂布复合设备,实现点状喷胶;
  • 用胶量减少40%,能耗降低30%;
  • 成品通过OEKO-TEX® Standard 100 Class I认证,适用于婴幼儿产品。

7. 市场前景与发展趋势

据中国胶粘剂工业协会统计,2023年中国低VOC胶粘剂市场规模已达280亿元,年增长率超过15%。其中,纺织复合用低VOC胶占比约22%,预计到2028年将突破150万吨/年用量。

未来发展趋势包括:

  • 多功能一体化:集抗菌、阻燃、导湿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胶粘剂;
  • 数字化涂布控制:结合AI算法实现胶量精准调控,减少浪费;
  • 循环经济导向:开发可回收、可降解胶粘剂,支持闭环生产;
  • 全球化标准统一:推动中国标准与ISO、EN接轨,助力出口。

同时,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进,绿色供应链管理将成为品牌商的核心考核指标,倒逼上游材料供应商全面升级环保技术。


8. 结论与展望(注:此处不作结语概括,按要求省略)

This article is from the Internet, does not represent 【www.textile-fabric.com】 position, reproduced please specify the source.https://www.textile-fabric.com/?p=17441

Author: clsrich

 
TOP
Home
News
Product
Application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