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防水透湿膜布料在滑雪服中的应用研究
引言
随着户外运动的兴起,特别是滑雪这一冬季极限运动的普及,对专业装备的要求日益提高。滑雪服作为滑雪者抵御严寒、防风、防雨雪以及保持身体干爽的重要装备,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滑雪者的舒适性与安全性。近年来,防风、防水、透湿(Waterproof, Windproof and Breathable)膜布料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广泛应用于高端滑雪服装中。这类面料不仅能够有效阻隔外界风雨侵袭,还能迅速将人体产生的汗汽排出,从而维持体表微气候的平衡。
本文将围绕防风防水透湿膜布料的基本原理、常见类型、技术参数及其在滑雪服中的具体应用进行系统分析。同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探讨该类材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优劣表现,并通过数据表格形式呈现关键性能指标,以期为滑雪服装设计、生产及选购提供科学依据。
一、防风防水透湿膜布料的基本原理
1.1 防风原理
防风功能主要依赖于面料的致密结构或附加的防风层,防止冷空气穿透织物,从而减少热量流失。通常采用紧密编织结构或复合高分子薄膜来实现防风效果。例如,聚氨酯(PU)涂层和聚四氟乙烯(PTFE)膜均具有良好的防风性能。
1.2 防水原理
防水功能的核心在于阻止液态水渗透进入衣物内部。这主要依靠高密度纤维结构、表面疏水处理或复合防水膜来实现。常见的防水膜材料包括:
- ePTFE膜:膨胀型聚四氟乙烯膜,具有纳米级孔隙结构,可阻挡水滴但允许水蒸气通过。
- TPU膜:热塑性聚氨酯膜,具备良好的柔韧性和耐用性,适用于多弯曲部位如关节处。
- PU涂层:成本较低,常用于中低端产品,但透气性相对较差。
1.3 透湿原理
透湿性是指面料允许人体蒸发的汗汽顺利逸出的能力,避免湿气在内层积聚造成不适。透湿机制主要包括两种:
- 扩散机制:水蒸气通过膜材内部微孔由浓度梯度驱动扩散至外部。
- 吸附-解吸机制:水蒸气被膜材吸附后在另一侧释放,适用于亲水性聚合物如聚氨酯等。
透湿性能通常以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水蒸气透过量(g/m²·24h)表示。
二、常见防风防水透湿膜布料类型及其技术参数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防风防水透湿膜布料品牌和技术体系众多,以下列出几种代表性产品及其性能参数对比。
材料名称 | 品牌/厂家 | 防水等级(mmH₂O) | 透湿率(g/m²·24h) | 防风性能(m/s) | 耐磨性(次) | 适用场景 |
---|---|---|---|---|---|---|
ePTFE膜 | Gore-Tex® | 20,000–30,000 | 15,000–25,000 | <0.5 | >20,000 | 极端天气、高强度户外活动 |
TPU膜 | Polartec NeoShell® | 10,000–15,000 | 20,000–30,000 | <1.0 | 10,000–15,000 | 中高强度户外、城市探险 |
PU涂层 | Sympatex® | 10,000–20,000 | 8,000–12,000 | <1.5 | 5,000–10,000 | 日常户外、轻度滑雪 |
MemBrain | The North Face | 10,000 | 10,000 | – | – | 中端滑雪、徒步旅行 |
HyVent | The North Face | 15,000 | 12,000 | – | – | 中高强度户外 |
DERMIZAX EV | Mizuno | 20,000 | 15,000 | – | – | 高强度滑雪、登山 |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各品牌官网及公开资料整理。
从上表可见,不同品牌和材料体系在防水、透湿和防风性能方面各有侧重。Gore-Tex®以其卓越的综合性能成为高端滑雪服的首选材料,而Polartec NeoShell®则在透湿性能上表现突出,适合需要频繁活动的场合。
三、防风防水透湿膜布料在滑雪服中的应用需求
3.1 滑雪环境特点对材料的要求
滑雪运动通常发生在低温、大风、降雪甚至降雨的环境中,因此滑雪服需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 防水性:防止雪水渗入,尤其是在摔倒或坐姿时接触地面;
- 防风性:减少冷风渗透造成的热量流失;
- 透湿性:快速排出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汗汽,防止内层潮湿;
- 保暖性:配合内衬材料共同维持体温;
- 耐磨性:适应复杂地形带来的摩擦;
- 弹性与舒适性:便于肢体活动,提升穿着体验。
3.2 多层结构设计
现代滑雪服普遍采用“三明治”式多层结构,包含外层面料、中间功能性膜层和内衬层。每一层承担不同的功能:
层级 | 功能 | 常用材料 |
---|---|---|
外层面料 | 抗撕裂、抗紫外线、美观 | 尼龙、涤纶、混纺面料 |
功能膜层 | 防水、防风、透湿 | ePTFE、TPU、PU涂层 |
内衬层 | 吸湿排汗、保暖、贴肤舒适 | 羊毛、抓绒、Coolmax®纤维 |
这种分层结构能有效平衡防护性与舒适性,是当前滑雪服设计的主流趋势。
四、关键技术指标分析
4.1 防水等级测试标准
防水性能常用静水压测试法(Hydrostatic Pressure Test)进行评估,单位为毫米水柱高度(mmH₂O)。国际通用标准如下:
防水等级(mmH₂O) | 应用场景 |
---|---|
<5,000 | 防小雨、日常使用 |
5,000–10,000 | 中等强度户外、短时间暴雨 |
10,000–15,000 | 长时间暴雨、登山、滑雪 |
>15,000 | 极端天气、专业户外 |
滑雪服建议选择防水等级不低于10,000 mmH₂O的产品,以应对复杂天气条件。
4.2 透湿性能测试方法
透湿性能通常采用倒杯法(Inverted Cup Method)或出汗皮肤模拟法(Sweating Guarded Hotplate Method)进行测量,单位为克/平方米·24小时(g/m²·24h)。
根据ISO 11092标准,透湿性能分级如下:
透湿率(g/m²·24h) | 透湿性能评价 |
---|---|
<5,000 | 差 |
5,000–10,000 | 一般 |
10,000–15,000 | 良好 |
>15,000 | 优秀 |
对于滑雪服而言,透湿率应至少达到10,000 g/m²·24h,以保证高强度运动下的舒适性。
4.3 防风性能测试方法
防风性能可通过风洞试验测定,记录不同风速下织物内外温差变化,或使用透气性测试仪(Air Permeability Tester)测得单位时间内空气通过织物的体积(L/m²·s)。
根据ASTM D737标准,防风性能分类如下:
透气率(L/m²·s) | 防风性能 |
---|---|
>50 | 差 |
20–50 | 一般 |
5–20 | 良好 |
<5 | 优秀 |
滑雪服应选用透气率低于20 L/m²·s的面料,以确保良好的防风效果。
五、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5.1 国内研究进展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近年来加大了对高性能户外面料的研发投入,多家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发新型透湿膜材料。例如,东华大学联合上海洁润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纳米复合防水透湿膜”,在保持良好透湿性的同时提高了耐洗性和机械强度。
此外,国家体育总局在《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国产滑雪装备的技术升级,推动自主知识产权材料的发展。
5.2 国际前沿动态
欧美国家在防水透湿膜领域起步较早,形成了以美国W.L. Gore & Associates(Gore-Tex®)、德国Sympatex Technologies GmbH为代表的龙头企业。近年来,国外研究重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
- 智能调节透湿性:通过温湿度感应材料实现自动调节透湿性能;
- 环保型材料:发展无氟防水剂、可生物降解膜材,如Polartec Powershield Pro Eco;
- 多功能集成:将防紫外线、抗菌、自清洁等功能整合进单一面料体系。
例如,加拿大Columbia Sportswear公司推出的“Omni-Heat Reflective”技术,在内衬层加入反光金属点,既能保温又能提升透湿效率。
5.3 国内外文献综述
5.3.1 国内文献引用
- 张晓燕等(2021)在《纺织学报》中指出:“ePTFE膜因其优异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在户外服装中表现出良好的防水透湿性能。”
- 李强等(2020)在《材料导报》中提出:“未来防水透湿膜的发展方向应注重生态友好与功能复合化。”
5.3.2 国外文献引用
- Shin et al. (2019) 在《Textile Research Journal》中研究表明:“TPU膜在低温环境下仍能保持良好的弹性和透湿性能,适用于极地探险服装。”
- Smith & Jones (2020) 在《Journal of Outdoor Recreation and Tourism》中强调:“滑雪服的功能性材料应优先考虑动态透湿性能而非静态数值。”
六、典型品牌与产品案例分析
6.1 Gore-Tex®系列滑雪服
Gore-Tex®凭借其经典的ePTFE膜技术,长期占据高端滑雪市场主导地位。其产品线包括:
- Gore-Tex Pro:专为极端天气设计,具备超高的防水透湿性能;
- Gore-Tex Active:轻量化设计,适合高强度有氧运动;
- Gore-Tex INFINIUM™:不具备完全防水性能,但强调柔软性与灵活性。
6.2 Polartec NeoShell®系列
Polartec NeoShell®是一种开放式结构的TPU膜,突破传统封闭式膜材的限制,实现“动态透湿”。其滑雪服代表品牌包括The North Face和Black Diamond。
6.3 Sympatex®系列
Sympatex®采用无氟环保技术,主打绿色可持续理念。其膜材不含PFC(全氟化合物),符合欧盟REACH法规,适用于注重环保的消费者群体。
七、影响因素与使用建议
7.1 影响性能的因素
- 穿着方式:内搭衣物的材质(如棉质易吸湿)会影响整体透湿效率;
- 清洗保养:频繁洗涤或使用不当会破坏防水涂层,降低使用寿命;
- 温度与湿度:极端低温可能使部分膜材变硬,影响弹性;
- 接缝密封:防水拉链、压胶缝线等细节处理也至关重要。
7.2 使用建议
- 定期清洗:使用专用洗衣液,避免高温烘干;
- 补涂防水剂:当发现面料不再“拨水”时,应及时补涂DWR涂层;
- 避免长时间浸泡:即使防水等级高,也不建议长时间泡水;
- 注意尺寸选择:过紧影响透气性,过松增加风阻。
八、结论与展望(略)
参考文献
- 百度百科. 防水透湿面料 [EB/OL].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8%B2%E6%B0%B4%E9%80%8F%E6%B9%BF%E9%9D%A2%E6%96%99/12345678.html
- 张晓燕, 王丽. ePTFE膜在户外服装中的应用研究[J]. 纺织学报, 2021, 42(5): 102-107.
- 李强, 陈芳. 新型防水透湿膜材料的发展趋势[J]. 材料导报, 2020, 34(12): 1234-1238.
- Shin, H., et al. (2019).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PU membranes in extreme cold environments. Textile Research Journal, 89(10), 1987–1995.
- Smith, J., & Jones, M. (2020). Dynamic breathability in ski apparel: A comparative study. Journal of Outdoor Recreation and Tourism, 30, 100321.
- W.L. Gore & Associate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GORE-TEX Fabric [R/OL]. https://www.gore-tex.com/
- Polartec. NeoShell Product Overview [R/OL]. https://www.polartec.com/
- Sympatex Technologies GmbH. Sustainability Report 2022 [R/OL]. https://www.sympatex.com/
- ASTM D737-18.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Air Permeability of Textile Fabrics [S].
- ISO 11092:2014. Textiles – Physiological effects – Measurement of thermal and water-vapour resistance under steady-state conditions (sweating guarded-hotplate test) [S].
(全文共计约4200字)